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281)

作者:步帘衣/桥半里 阅读记录

顾烈轻哼了一声:“不对。你接着想。”

哪有人一天到晚盼着自己老的,跟自己咒自己似的,尤其这是狄其野在世上唯一在意的人,狄其野怒了:“我不想!”

顾烈很好说话:“不想就不想吧。”

狄其野狐疑地看了顾烈一眼。

顾烈抱过他的腰,说起闲事来:“昭儿看上了祝家姑娘。”

有八卦听,狄其野挑了挑眉:“那小子眼光不错啊。”

成功拿儿子转移了话题,顾烈慢慢和他家将军说起了儿子对祝家姑娘一见钟情的事,暂时把未起已平的冲突按下了。

次日,消息传来,淮南道道台袁斐一案,闹大了。

当地有僧侣要为财主大夫人申冤,将这位大夫人尊称为“善心娘娘”,纠集了一帮虔诚信徒,一路上散播官府迫害善心娘娘的消息,要上京城讨个公道。

顾烈把顾昭和锦衣近卫查出的东西往御史台、大理寺一递。

再次日,早朝刚开,御史台大夫牧廉出列。

“陛下,臣有本要参。”

顾烈:“准。”

牧廉开口,参吏部尚书陈棎渎职不查之罪。

参吏部右侍郎左成岚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罪。

参淮南道道台徇私枉法、媚上祸民之罪。

参淮南当地僧侣妖言惑众、动乱国本之罪。

群臣哗然。

第134章 三司会审

牧廉这一参, 参的是吏部半壁江山, 参的是左家支柱。

陛下有令, 责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务必彻查。

吏部暂时停摆,静候审理结案。

于是朝野震动, 人人自危。

牧廉自己倒是没事人似的,下了朝,拽了定国侯的袖子, 问:“师父, 回家吃饭吗?”

狄其野闻言,正中下怀, 他干嘛回宫对着有话不说装深沉的顾烈?回家吃饭,天经地义。

于是师徒二人商议定, 狄其野先行出了宫,牧廉进了政事堂。

尚且不知道今晚要孤灯冷被的顾烈, 问了三位主审重臣的看法,于关节处点拨一二,最后, 特别把近来身体欠佳的祝北河留下来关心关心。

顾烈的意思, 是让大理寺少卿兰延之代为主审,倒不是要夺祝北河的权,而是免得祝北河病中操劳,要是亏损了病体,就更不好了。前世祝北河就是因为顽疾不得不辞官养老的, 顾烈一直记挂着。

但祝北河认为此案关乎重大,兰延之毕竟还生嫩了些,祝北河这些年将兰延之当徒弟一样带着,他是怕兰延之处理得不妥当,既不合顾烈的意,又在朝中太早树了敌,可以说是顾虑周全。祝北河打算亲自带着兰延之审,更为稳妥。

既然祝北河坚持,顾烈也不便多说,免得像是在催促老臣退位,寒了老臣的心。

其实陛下对他们几个老臣,本就没得说,如今又是派定国侯送药,又是特地嘱咐关怀,把祝北河感动得都有些眼酸,直道:“袁斐一案,臣一定秉公办理,给陛下一个交待!”

他们这几个开国老臣,包括顾烈自己,除了整日嚷嚷着要去钦天监养老的颜法古,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劳碌命。

顾烈摇头笑笑:“公事上,寡人放心得很,不需要嘱咐你什么。”

祝北河疑惑了,难道自己私事上有什么让陛下不放心的?

然后听顾烈继续道:“昭儿也大了,他倾慕祝家小姐心善雅才的名声,不知祝大哥,愿不愿和寡人结个亲家。”

这一声“祝大哥”,可是有二十多年没听过了。祝北河心中是前尘往事纷至沓来,满脑子往昔与少主并肩征战的峥嵘场面,旧时热血激荡。

但事关宝贝女儿,祝北河再激动,都还是按捺了下来:“陛下待小女青眼,臣本不该推辞,只是这婚姻大事非同小可,臣这个女儿娇生惯养,先天身弱,不知是否是太子良配啊!”

祝北河对太子没哪里不满意,顾昭的性情能力都是万里挑一,作为太子,群臣日日盯着,都找不出什么疏漏差池。在他们几个老臣看来,顾昭行事风格像极了顾烈,是十分万分的好。

同样,也正是因为顾昭贵为太子,祝北河心疼女儿,女儿若成了太子妃,纵然再荣华富贵,那也是一进宫门深似海。

可女儿毕竟不可能不嫁人了,顾昭这样优秀的青年男子,打着灯笼都难找,女儿以后日子过得如何,到底还是要看夫婿的性情人品。就算是日后被指摘祝家高攀,为了女儿的幸福,祝北河也不可能为了清名一口回绝。

所以,祝北河的意思,是有顾虑,但不是不能考虑。

既然有心考虑,那就问题不大。

顾烈对自家太子的优秀程度还是很有自信的,就算祝北河有心低嫁,有个顾昭摆在这里,顾烈还真不信祝北河能看上别家的歪瓜裂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