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125)

作者:穆西洲 阅读记录

三顾茅庐?

姜琬:“噗……”

差一点儿笑出声来。

这位白知府的诗经子集读的是假的吧?裹着圣贤书皮子的小黄书吧。

不是,还茅庐,这可是华丽丽的别野啊。

腹中吐槽几句,只听元观嘀咕:“一厢情愿的家伙,哼,不见,说不见就不见。”

一脸淡然,拒人千里之外。

姜琬在一旁看的无比懵懂。

这两人,看起来有故事的。

不过被白知府一搅合,元观陪他逛园子的兴致没了,找了个书童前面带路,自己闷闷地回去了。

姜琬上辈子带过去的八卦精神还有点,边走边问书童:“先生和白知府有过节?”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奸情”。

小童皱着眉头,颇有些无奈:“白知府怕是又上门来打秋风的。”

“打秋风?”姜琬脸一红,惊觉自己方才想的太离谱了。

靠,这不怪自己多想,方才白知府连“一见倾心”这样的话都传进来了,谁知道他倾心的是钱啊。

姜琬承认自己是个俗人。

“一定是那个地方遭了饥荒,白知府打上先生字画的主意,上门讨来了。”书童忿忿地道。

每回上门都要捞点东西回去,先生给他开门才怪。

他多上几次门,翼园可就真成茅庐啦。值钱的东西都被他顺走换钱了。

“白知府可真是个好官。”姜琬由衷地叹道。

这届皇帝不行啊。让堂堂一方知府动不动就找人打秋风,这朝廷缺德。

书童摇摇头:“知府做到这份儿上,还不如像先生一样归隐田园。”

忒窝囊了。

姜琬没说话,脚步缓了些,有些东西,大概叫做执念吧。

***

北风如割,霜雪满地,转瞬即是深冬腊月。

姜琬在翼园已经住了大半年之久,师从元观后,他的学问突飞猛进,自认应付来年的春闱绰绰有余。

“姜公子,先生唤你过去。”发上落着几片雪花,书童通红着一张脸在门外敲了敲,道。

姜琬:“何事?”

他才从元观书房里出来不到一个时辰。

“京中来信,说是有些事情牵扯到公子。”书童道。

姜琬心中一怔,赶紧披上外衫出来。

“你岳丈来信,问你是否回苏州过年?”元观欲言又止:“我和他,皆不能为你做决定。”

要回的话,他现在就可以放姜琬走了。

“苏州……”姜琬略一思索:“敢问先生,学生的学问学了几分?”

直白点说,就是能不能出师吧,若能,他这叫告辞回苏州看望家人,若不能,他这个年就在翼园过了。

“至多三分。”元观直言。

姜琬的额上渗出点点汗来:“那学生还是留下苦读罢。”

元观笑道:“二分已足入翰林。”

在这里能学到一分东西,就够考过会试了。

姜琬一怔,回味出他话的意思,长揖到底:“多谢先生连日来的教诲。”

“你可取字了?”

元观看过来一眼,淡声问。

姜琬:“尚未。”

难道老师要给学生赐字了吗。

会不会是那种特正的,姜琬有点头疼,他不太喜欢。

“你取个字吧,走的时候留个帖子给我。”元观道:“日后我也好拿着帖子去你府上拜访。”

姜琬:“……先生。”

元观阖上双眼,命书童把姜琬送出门外。

雪光一照,姜琬这才后知后觉地想到,这是元观在和他道别了,他要是现在走了,春节一过,就直接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了,必然不会再回这里来了。

他取了“君逸”二字,书在宣纸上恭恭敬敬地送到元观面前,“先生觉着可好?”

元观垂眸看了一眼,道:“甚好,甚好。”

***

回到苏州,已经是千家万户插着红梅,等待来年元日的气象。

姜母和他娘搂着他哭过一回,姜如月和姜如梅带着下丫鬟送了许多果子、点心等吃的东西过来,笑道:“祖母只顾哭了,你看琬二哥都饿成什么样儿了。”

麻秆一样的身板,哪儿还有离开家的时候那分雍容。

可见在外面的日子不好过,让姐妹两个好生心疼一场。

姜琬苦笑不得,方才在房中换衣裳,采苹也抹着泪儿给他端了好多吃食。

去京城的这一年,他果真瘦了。

架不住她们的好意,姜琬吃了些东西,“还是江南府的菜肴点心精致可口。”

京中的味道重了些,他有些不大习惯。

“你姑父也这么说过。”姜母道。

一屋子的人忽然就住了声。

说到顾之仪,自然想到顾玠,一想到顾玠,就又想到了姜如玉,想到这两个孩子入了乐籍,姜家人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