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143)

作者:风暄和 阅读记录

林蓁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一句多么容易让人误会的话,他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脸都红了。翁万达见他那模样,觉得越发好笑,道:“哎,怕什么,你放心,我不会告诉月儿的。”

这真是错中生错,误会又生了误会,月儿是翁万达的妻妹,当时在海阳县林蓁几乎是舍命救了月儿,或许他们家中早已默认林蓁一定会和月儿成亲的。林蓁赶紧澄清道:“翁兄,你……你说什么?月儿她聪慧可爱,家境又好,我和她从小相识,我待她如好友,如知交,但你说定亲……?这个我还没有想过呢。”

翁万达一愣,道:“原来如此,那……那只怕月儿要失望了。”

第71章

林蓁叹了口气, 道:“翁兄,你应该知道,我年纪轻轻中了状元, 本来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我以前曾经在兴王府陪皇上读书的事, 只怕很快也会传遍整个京城,做官看似光鲜, 背后有多少凶险只怕超出咱们的想象, 婚姻大事,我想过一两年再考虑,你说呢?”

翁万达想了想,道:“也好,阿蓁, 我知道你有雄才大志,确实,如今朝堂上的事情有些复杂莫测, 等我们回到京城,行事一定小心些,千万不要授人以柄。至于亲事嘛,其实我能看出来, 月儿对你情有独钟,你……你待她更像是对待阿妹, 虽然爱护有余, 却少了些男女间的情意。既然如此, 等回去之后,若是岳丈问起,我就帮她选一户殷实的人家嫁了吧。不过,你可千万别留恋上翠馨楼那烟花之地,那什么薇姑娘,回去之后你也别见她了!”

林蓁忙道:“我知道了,这次不过是恰巧遇上了陆大哥,心里高兴,坐下来喝了几杯酒,所以才在那里留宿了一晚,其实我和那位姑娘之间什么都没发生。以后若非应酬,那种地方,我当然不会再去。”

翁万达知道林蓁行事颇有分寸,只是嘱咐几句,两人之间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就到此为止了。

潮州有不少在京城做生意的商贾,从举子们进京赶考开始,这些生意人就会抢着资助他们。林蓁中举人之后家里的生活已然十分富足,这次林蓁中了状元衣锦还乡,赠送他车马奴仆的更是不计其数。一路上只要是能和他拉上点关系的人都要设宴请他,沿原路回到海阳县,比去时几乎花了多一倍的时间。

回到海阳,林蓁刚想喘一口气,却发现海阳县全县上下提前数日就备好酒席,上到府、州、县的官员,下到稍有些名望的乡绅都来迎接,更不用说他的两位族伯、教过他的叶桂文、提携过他的薛侃……

县里出了个状元,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林蓁和众人一一相见,彼此都唏嘘感慨,很多人,甚至包括林蓁自己都想不到,当时家境贫寒险些无法入学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了潮州府第一个状元郎。

林蓁对海阳县的很多人都充满了感激,不仅是他们,还有山都乡的那些邻里乡亲——林蓁这些年一直在外奔波,从一开始去兴王府读书,到后来入县学、前往南京,家里受了林老爹、林阿伯他们不少照顾。尤其是林毅斋去世以后,他哥哥林学一开始年纪尚幼,如果没有这些人伸出援手,林蓁想,自己绝对没办法放心的离家而去,他也绝不会这么早就考中状元。

在海阳县逗留了几天之后,林蓁坐上轿子,高头大马披着红绸开道,彩旗飘舞,前面排军举着的牌子上除了肃静、回避之外,还有“丙戌科进士”、“状元及第”等字,一路吹吹打打,往山都乡去了。

这一回,林蓁不仅是状元,也是正儿八经的翰林官员了,在村口的大路两旁,众乡邻都跪在地上等待着,这半年里,村里的里甲林老爹年纪大了,接替他的正是林蓁的邻居林阿伯。自己看着从小长大的二毛如今不仅中了进士,还成了状元,入了翰林,林阿伯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但是林蓁一掀轿帘,见他们黑压压跪了一片,赶紧命人停轿,快步下来搀扶,道:“大家不必多礼,都起来,快起来,到家里说话!”

林蓁命随行的差人给他们一个个赏了银两,小孩子也都发了红纸包的铜钱,大家高高兴兴的又拜又谢,跟在轿后往林蓁家走去。

林蓁到家附近一瞧,嗬,自己家的大门已经赫然一新,这就是所谓的“改换门楣”。从今之后,他们林家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是一跃成了官宦人家了!

林老太太还有程氏在一众妇人的簇拥下,在门外迎接自家新科状元郎的归来,林学和小妹林莹也激动的等在那里,他们心中不仅满是喜悦,还有对林蓁的无尽思念。半年未见,林蓁又长高了点,一举一动也更加成熟庄重,但看到家人时,他还是像以前任何一次远游归来时一样,对熟悉的家人和不断变化的这座宅第充满了依赖和眷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