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151)

作者:风暄和 阅读记录

于是,他扭头对林柱儿道:“若是明天他们再送帖子来,你就让门房收下好了。”

正说着,只见林莹已经迫不及待, 走出来迎接林蓁了。在林蓁的强烈要求下, 他们一家人每天还是坐在同一个桌子上用晚膳, 虽然山都乡院中的石桌换成了如今精致的黄花梨木云石面的雕花圆桌,但林蓁并不在乎这些,他只在乎和他一起围坐的是不是自己的家人, 桌上摆的是不是家乡的美味。

林老太太见林蓁归来, 自然是喜出望外, 嘴里却嘟嘟囔囔的念叨着:“这京城里的红鱼没有一点鲜味儿,倒花了咱四分银子,就连我今天卤的这两只鸭子,比镇上买的还瘦,听你阿妈说要六分银子,怎么不去抢钱哟,来来来,二毛尝尝阿母卤的鸭子,这鸭子咱们都省着点吃,让二毛多吃些,他替皇上办了一天的事,有多累呀!”

林蓁夹了一块卤鸭,尝了尝,说真的,确实没有自己家里养的番鸭那么肥美,不过,看着林老太太和程氏充满期待的眼神,还有林莹笑盈盈的脸,林蓁给他们一人夹了一块,道:“很好吃啊,我没觉出来有什么区别。别看着我吃呀,你们也快吃吧,今天就算是庆祝我第一天入翰林,吃的好点,阿母你也别再提银子的事了,快吃吧。”

林老太太看见自己的手艺得到了认可,喜滋滋的又让林柱儿把粥还有配粥的几样菜脯端了上来。和大鱼大肉相比,林蓁其实更喜欢吃程氏做的这些白粥小菜,清清淡淡,又回味无穷。咸香可口的橄榄菜,嫩脆爽滑的贡菜,一口口吃下去,林蓁感觉今天在翰林院里发生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自己似乎还是山都乡那个为了科考而苦读的孩子,怎么一晃眼,时间就都过去了呢?

林蓁忽然想起了什么,问程氏道:“这些腌菜是哪儿来的呀?”

程氏有点不好意思,道:“是从家里腌好带来的……没敢带多,只带了几小坛子,我知道有点麻烦,但就怕你哪天嘴馋了,京城里却不见得有卖的。”

林莹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笑嘻嘻的问林蓁道:“二哥,翰林院是什么样子,你见着皇上他老人家了吗?”

“对了,你去哪儿每天做什么呀,是像先前那样站在台上讲四书五经,还是给他们读诗读书呀……”

“……能不能哪天也带我去看看……”

虽然林老太太接连阻止,林蓁仍然毫不介意的回答着林莹这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一家人慢慢悠悠吃着饭,碗碟撤去之后,又说了会儿话,程氏和莹儿才扶着林老太太回去休息。林老太太一边走还一边念叨着:“哎哟,我这乖孙什么都好,现在就差个好媳妇儿啦……”

林莹回过头来,狡黠的冲林蓁眨了眨眼。林蓁对她无奈的一笑,带着林柱儿往自己的书房走去。没错,他还得好好研究研究席春给他的《大礼全书》细纲,面对议礼的专家张璁,林蓁从来不觉得他可以蒙混过关。

第二天一大早,远处的屋檐上刚现出一层淡淡的霞光,月亮还高高挂着,林蓁就爬起来,穿戴整齐,往翰林院赶去。他在院子里等了没一会儿,张璁就迈着大步来了。看见林蓁,他有一点意外,却仍然把脸拉的长长的,径自进了署堂。林蓁赶紧跟在后面走了进去,将昨天众人的进展对他汇报了一番:“……原有的六卷《大礼集议》的基础上,分卷进行补充和修正,这一月来主要修订的是世庙之争和庙谒之争这两部分,昨日席修撰命我等将已编成的第四、第五卷 誊抄一遍,其余人等则查阅前朝关于庙宇尊号等方面的史实,其中有价值的已经另外抄录成册,各位修撰校对完毕之后,会呈给大学士阅览……”

张璁心不在焉的听着,很快就打断了他:“……这些都是别人教给你的,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昨天不过是抄了几页书,就不用想着领什么功劳了。”

林蓁直起身子,看了看张璁,一大早上起来,张璁哪儿来的这么大的火气?昨天好歹他还给自己留点面子,现在可能因为就他们两人,张璁稍微连点表面功夫都不肯做了。林蓁心里涌上一句句替自己辩解的话——他第一天来,不向别人请教难道自己坐那儿干琢磨吗?至于自己的工作内容,那也是席春分配给他的——但看着张璁那张脸,他把这些话都压了下去,低低答了声:“是。”就不再说话了。

张璁看着林蓁,越看越不顺眼,他彻底忘了当时在南京是谁给他们带来了皇上的消息,在困难中鼓励他们第二次上疏,才让他们有了进京的机会。再加上昨天在宫里碰的钉子,一切都令这位张大学士觉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他刚想接着数落林蓁两句,忽然外面又走进一个人来,道:“张兄,你特地找在下来,可是有事相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