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154)

作者:风暄和 阅读记录

原来是这么回事,林蓁一下子放松了不少。当然,他也有点纳闷,从国子监的校长又调回南京坐冷板凳,这是明升暗降啊,严嵩看样子嘛,倒是一点也不沮丧,好像还挺高兴的。林蓁再一次想不明白了。官场中的事儿,对他这么一个山都乡的穷小子来说,真是错综复杂,难猜难测啊。林蓁想着,试探的问严嵩道:“严大人,我听说您把国子监管理的井然有序,那些监生们都很敬佩您,却不知为什么,皇上又把您调到南京去呢?”

严嵩看了看林蓁,笑道:“维岳啊,这是好事。你现在做了几日的翰林院修撰,可有什么心得吗?”

林蓁感觉自己的心得都已经写在他那万般疲惫的脸上了,严嵩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不等林蓁回答,轻轻一叹,道:“老夫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那时候,维岳你应该还未出生吧。老夫学问没有你好,不过也被选做了庶吉士,和你一样,进了翰林院,后来三年考满,授了编修,那时候老夫倒也还年轻,才二十八岁,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老夫大病了一场,退官回了原籍,这一退,就是整整十年……”

林蓁为了将来能好好提防严嵩父子俩,之前可没少做功课,他知道,严嵩说他自己学问不好,那真是太谦虚了,要知道,严嵩殿试的成绩是二甲第二名,全国第五!当年他才二十五岁,这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取得的成就。而且,他退官的十年正是宦官刘瑾兴风作浪的十年,那时候朝廷上的官员们日子过得很不容易,不依附刘瑾的随时有性命之虞,依附刘瑾的结果又是人人喊打……这,倒和现在的情形有点类似……

林蓁一想翰林院里每天怨声道载的局面,颇有感触的道:“严大人,我明白了,以前,我在家乡春耕插秧的时候常常想起那首插秧诗——‘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多谢严大人的点拨啊……”

严嵩脸上略显出了一丝喜色,虽然林蓁说的和他想的一样,但在严世藩的搅和下,他对他自己的仕途现在基本上是走一步算一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盼。他现在高兴的原因是因为他越看林蓁越顺眼,感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婿人选非他莫属。前些日子林咸宵虽然在路上出了点小岔子,但总算是平安到了京城。林咸宵推拒了家乡的婚事,他打听过林蓁也没有订亲,说不定这真是天赐良缘呢!

只不过,严嵩办事一向稳妥,林蓁的具体情况他还得好好打听打听。严嵩接着问道:“维岳,你这次进京,家中都有谁和你同行啊?”

林蓁赶紧答道:“哦,晚生父亲早逝,家中大哥已经成亲,因此这次晚生把家中祖母,还有晚生的母亲,以及一个小妹带了过来,以尽孝道。”

严嵩夸了他两句,又看似不经意的问起了林蓁祖母母亲身体如何,小妹多大了,林蓁不疑有他,都一一回答,严嵩越听越满意,林蓁的妹妹已经九岁,在用不了几年就会出嫁,祖母年事已高,听林蓁话里话外,他母亲也是个性格平和的人。严嵩心中欢喜,给林蓁斟满一杯,道:“来来来,维岳,先前你还年少,不宜饮酒,如今入了官场,这酒是少不了喝几杯的,来,你我满饮此杯!”

林蓁不好推辞,就举杯喝了下去。两人推杯换盏一番,聊完家常,林蓁又趁机向严嵩请教了一番和《周礼》相关的知识,严嵩侃侃而谈,让林蓁受益匪浅,正聊到一半,忽然听见院门一响,严年的声音响了起来:“哎哟少爷,您怎么回来了?!”

第77章

严世蕃回来了?!林蓁还没起身, 就见年长了几岁的严世蕃晃晃荡荡, 哼着小曲儿, 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身上一股浓浓的香味,林蓁似乎在哪儿闻到过似的,他一边往里走,一边还唱着:“楚、楚馆云闲……秦楼月冷……缘何书、书也无……”

慢着, 这几句唱词林蓁林蓁听着也挺耳熟,他还没来得及细想, 耳边就响起了严嵩的训斥:“你这混账东西,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呀,你这几天到底到哪儿去了?!”

严世藩显然还有点微醺, 他那一只眼眼珠子溜溜一转,刚想说话,却瞥见了立在严嵩身边的林蓁。他他哈哈一笑,道:“好!好, 这个书呆子,也比那姓沈的强!”

他这话说的有些奇怪,更令人奇怪的是严嵩的反应, 严嵩以前无非就是板起脸来骂严世蕃几句,这回却气的七窍生烟, 马上喝道:“快快快严年, 把他领到后面去, 别让他出来给我丢人现眼!”

严世蕃自己摇晃着走了, 从林蓁身边经过的时候,林蓁忽然间想起了什么,这香气,这曲子,不是来自于馨翠楼吗?严世蕃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他到那去干吗?去寻花问柳了?那儿的消费水准连林蓁这样的殷实之家都难以担负,他哪儿来的钱呢?林蓁正在疑惑,严嵩陪着笑脸,道:“哎呀,维岳,这个逆子,我是管不了他了,回到南京也好,省的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又给我惹出什么祸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