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144)

作者:回眸已半夏 阅读记录

黎锦把糕点放下,净了手,重新换了一件长袍。

正想与夫郎分享自己高中案首的喜悦,村长带着李大牛过来送鞭炮,“我想你家兴许没有这玩意儿,一会儿官爷来了,点着了听个热闹。”

秦慕文瞪大眼睛,心跳的又快又急,他家夫君,真的中了?

一会儿会有官爷来送喜报?

黎锦握住他的手,为他把发丝别在耳后,说:“自然中了。”

村长笑道:“不仅中了,还是案首!”

李大牛不知道案首啥意思,村长说:“就是咱们县此次考试的第一名。”

就在李大牛拍手叫好的时候,外面传来哒哒哒的马蹄声,伴随着铜锣声阵阵。

村民一个个从自家出来,站在院子里观望。

“这里可是鸿雁村?”

村长赶紧出去,幸好黎锦家距离村口并不远,走两步就到了。

“正是鸿雁村,官爷。”

那人骑在高头大马上,马头上帮着红绸子,喜庆极了。

“我等奉知县大人之命,前来给案首黎锦送喜报。”

村长不用官爷吩咐,就让李大牛去带路。

随后,黎锦在门前放了鞭炮,请官爷进来喝茶吃点心。

那些人也乐意蹭案首的喜气,说:“祝您连中小三元。”

“多谢官爷。”

随即,黎锦把碎银递过去,那人拿在手里,捏了一下,发现居然是银子,而不是铜板,脸上的笑意更加真实了。

“喜报已经送到,我就不继续叨饶了,暂且别过。”

“官爷慢走。”

按理说,县试这样的考试,是不必派人来专门送喜报的,中了秀才才会有人挨个通知。

但若是县官看好这位案首,就会派人来专门知会一声。

一方面,显示了县官的态度;另一方面,则也算对案首的督促,此前这位衙役就说了‘希望他连中小三元’。

衙役一走,村民都围了过来,看着黎锦手上红底绸缎面料的‘喜报’,眼神中带着羡慕和祝愿。

与此同时,宋先生得知黎锦居然高中案首,手上的茶杯差点没握住。

等到陈西然走后,他跟妻子说:“黎锦家好像有个小孩,跟咱们家大郎只差七岁,要不定个娃娃亲?”

作者有话要说:

【学生的考号其实是按照天干地支来排布的,比如戊、丑等等,但这里为了简化,直接用数字了。完结后精修的时候我会改掉,么么哒。】

第70章

“娃娃亲?这怎么行?”宋先生的妻子语气中全然都是不满,“那仅仅是个哥儿。”

宋先生皱眉:“哥儿也是黎锦家的长子,再说了,黎锦的夫郎也是哥儿。”

他的妻子还是不依:“黎锦当年娶夫郎,是因为家穷。咱们家在镇子上也算有头有脸的,怎能让大郎娶一个哥儿?”

宋先生也就面相严肃,但其实没多少大男子主义。要不然这件事也不会跟妻子如此语气商量。

他说:“黎锦此人谨慎又勤勉,他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省心,我觉得跟大郎倒是良配。”

在这个时代,女子或者哥儿比男方年纪大太多,会被人嚼舌根。

但若是男人年纪大了,娶一个比自己小六七岁的媳妇,反倒还算一段佳话。

“咱们大郎肯定是要参加科举的,中秀才前我不会让他娶妻。若大郎二十三岁中秀才,黎锦家孩子到时候十五六岁,嫁过来正好。”

但他的妻子还是咬死了‘哥儿’这个身份不松口。

“相公,俩孩子年岁倒是刚刚好,但镇上有头有脸的老爷们都不会让儿子八抬大轿抬回来一个哥儿。

再说了,黎锦家到底贫寒,都说高嫁女儿、低嫁哥儿,这算哪门子低嫁?

如果您真的要给孩子定亲,不如再等两年,若是黎锦以后能在镇子上置办田产,我们两家结亲也不是不行。”

宋先生见妻子都退让了,自己也只能顺着说:“那就依你,再等两年。”

这件事黎锦自然是不知道的,如果宋先生真的跟他提了,他恐怕还是得婉拒。

毕竟小包子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是他初为人父的欢喜,也是他在这个陌生时空的牵绊。

黎锦不想依照这个世界的条条框框约束小包子,他想尽自己所能,让小包子活得更自由自在一点。

村里人道喜后,李大牛硬生生挤到黎锦身边,小声问:“刚刚官爷说的‘小三元’到底是什么?”

黎锦解释道:“考秀才分为三部分,县试、府试和院试。每一次考试都有排名,若是三次都是案首,那就可以成为小三元。”

李大牛震惊了。

黎锦笑道:“官爷也只是说个吉利话,当不得真。”

虽然他如此谦虚的解释,但李大牛还是说:“怎么就当不得真?这是官爷看好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