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盯上了我的小马甲(穿书)(50)

作者:拂北 阅读记录

他把手中的书递到赵浔面前:“答案便在这些书中。”

赵浔垂头看了一眼,嫌弃地移开了目光。

身为一名尽职尽责的侍卫,楚三立时表达了愿为自家殿下分忧之心:“殿下的时间宝贵,的确不应浪费在这等事上,属下看过后给您总结成小册子,免得您劳神费力。”

赵浔看了他一眼,没有接话。

楚三立时从这一眼中知晓了自家殿下的意思,这就算是默认了。

他的心中燃气了豪情壮志。

彼时的楚侍卫还不明白一个道理,看同一本书,有些人能立时领悟其中的精髓所在,而另外一些则容易误入歧途,越走越偏,一去不复返。

显而易见,楚侍卫并非根骨清奇的前者。

赵浔闭目养神片刻,忽道:“停云阁还没查出任何消息?”

楚三一拍额,这才想起忘了回禀正事。他敛容道:“昨夜属下去时,朱九正从南面回来,他说自己曾见到了一个人,瞧着身影颇像沈太守,但是隔着人群,没能跟上去。”

赵浔皱眉:“去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是化成灰,也敛好给本王带回来。”

说这话时,他的面上没有半分波澜。

楚三叹了口气,纵然他自幼时便跟着赵浔,也猜不透赵浔对于沈湛怀着的究竟是何种感情。自家殿下年幼时,沈湛被加封太子太保,时常入宫给皇子授课。

昔日宜嫔逝世,赵浔处境艰难,多亏沈湛的照拂,才得以在这阴暗的宫墙中存活下来。

楚三犹记得,那年冬日,年幼的赵浔染上风寒,在皇后的暗示下,太医不过是去宫中走个过场,开些吃不死人也医不好病的药。赵浔的病拖了数日,生生从吃几服药便能痊愈的普通风寒变成高烧不退,性命垂危。

若没有沈湛送药,赵浔便夭折在了那个冬日。

然而,沈湛保下了赵浔的性命,却也一手摧折了他的羽翼。今上登基后,他一力反对让赵浔参与朝政,赵浔给自己用了那毒之后,提出让太医每隔一月给赵浔扶脉的人也是沈湛。

若说赵浔半分不念他的恩情自是不可能,可对他的恨也是真真切切的。

后来沈湛年迈,患了风湿之症,自请去南方将养,今上准了,让他去雍州担任太守。三年后,雍州传来消息,沈府起了一场大火,阖府之人系数丧命。

火场之事最为缥缈,死的能说成活的,活的也能说成死的,一把大火过后,什么都烧得干干净净,留下的那些焦黑尸骸,想说成是谁的便是谁的。

闻知这消息后,赵浔面无表情地坐了半日,只说了一句话:“本王不信他死了,去查。”

楚三叹了口气,那时他只道自家殿下有此反应,是因着不能接受沈湛的死讯。

赵浔一向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债必讨,且从不信奉恩怨相抵。沈湛的恩他没来得及报,债也没讨回来,自然不能接受。

直到后来,事情愈发错综复杂,楚三才意识到,赵浔的直觉是对的。

沈湛是忠实的皇党,若他没死,这一切又是否会是一场局?

想到此处,楚三不由脊背生寒。

马车中的氛围压抑下来,只闻得车轮轧在山道上的响声。

又行了大半个时辰,总算到了静林寺。

眼下时辰尚早,山寺笼在浓重的晨雾中,只露出一角飞檐。寺中静悄悄的,仅有一名持帚的女尼,躬身扫着石阶上的浮尘。

两人从后门绕回院中,过了小半个时辰,阿碧遣了名小丫头来,说皇后昨日得了一梦,要赵浔同明鸢一道去采九十九颗朱色的果实,供奉于佛前。

打发走了那名小丫鬟后,楚三不由抱怨:“还什么朱色的果子,不就是山间的野杨梅吗,皇后这分明是拿您寻开心。”

赵浔沉声道:“此行本就荒唐,不过借此机会同谢家姑娘做了了断,倒也勉强算得上不虚此行。如今事情已了,等会儿在路上安排几名刺客,一切也该结束了。”

楚三应是,转身下去安排。

半个时辰后,赵浔和明鸢动身出发。对面的山上有一片杨梅林,这距离看起来不算远,实则有小半日的脚程。

行至一处山坳,四周忽然出现几名黑衣人,手中提着刀,直直朝两人的方向而来。

明鸢自怀中抽出把防身用的小匕首,拧眉道:“这些人的打扮不像山匪,倒像是刺客,是冲着你来的?”

赵浔点头:“兴许吧。”

瞧着对方来势汹汹的模样,她压低声音:“对方有十余人,我们势单力孤,硬碰硬多半是要吃亏的。不过你也不用慌张,眼下有个妙计。”

赵浔似笑非笑:“哦?”

话音未落,袖摆已被明鸢一把扯住,他没回过神来,险些被拽个趔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