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穿成孝庄(清穿)(178)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皇太极沉吟之后,问道:“你有何建议?”

布迦蓝说道:“若是皇上将这些汉军全部编入两黄旗,其他几旗肯定不会同意。不如干脆成立汉军旗,暂时不用编入其他几旗,仍旧使用黑旗,底下两旗分为四旗,由我统领。”

皇太极猛地抬头看过去,布迦蓝面色平静,摊手说道:“如今皇上能找到比我更适合统领汉军的人吗?”

在朝廷上,布迦蓝真正让汉人官员发挥了作用,六部与翰林院,甚至国子监都开始正常运转。皇太极重视汉人汉官,也深知汉人不好用,不比满洲人,打杀只能镇住一部分人,还得用怀柔的政策。

眼下这个人,的确没有比布迦蓝更适合的人选。放眼整个朝堂,除了范文程之外,就属她最有学问。除此之外,她还有威信,文能骂人,武能除了能揍人之外,还能提刀上战场杀敌。

不过,皇太极没有那么蠢,他也察觉到了布迦蓝的野心。尤其是布迦蓝已经生了儿子,肯定会为自己的儿子打算。

皇太极再转念一想,她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豪格资质平平,镇不住虎视眈眈的其他几旗。现在豪格手上有正蓝旗,汉军旗让布迦蓝代福临掌管也公平。以后若福临有出息,这个大清交给他也未尝不可。

最主要的一点,能让皇太极一直容忍布迦蓝,是因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清着想,打击其他几旗,加固他的皇权地位。

除了她的态度不那么好,脾气很臭之外,一切都简直完美。

不过汉军旗的事情太过重要,皇太极还是要更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做决定,眼下先得治治她的臭脾气,说道:“你就不能柔和些,海......”

见到布迦蓝神色不耐烦,皇太极又住了口,只听她说道:“我还没有说完呢,你先把你爱宠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拿出来说。”

皇太极深悉一口气,斜睨着她道:“你说你说!”

布迦蓝只当没看见他的态度,面不改色说道:“前些日子蒙古各部来盛京时也说过,他们有好些地方,已经打了井,还种了一小部分的粮食,牧草也种了耐寒耐旱的。蒙古今年的日子估计会稍微好转。至于大明那边,张献忠被招安,现在就只剩下李自成一家独大。我估摸着,张献忠很快就会重新再造反。”

皇太极不解地道:“为何张献忠还得反,以前他是叛军,没有被砍头不说,还成为了朝廷命官,他莫非还不满意?”

看来皇太极对汉人还是了解得太少,张献忠最初是小货郎出身,后来只是个小捕快,连大明官场的边都没有摸到。虽说身世曲折,可要与朝堂上那些官员勾心斗角,连崇祯都对付不了的事,他还弱了点。

张献忠曾在崇祯八年,刨了崇祯朱家的祖坟,这在汉人心中,是绝对无法原谅的事情。不仅仅是崇祯,其他士大夫甚至老百姓,也会不耻其行径。

他断无法得到崇祯与所有官员的支持,招安他,一是因为大明实在是疲于应付,再者也是为了拿他来对付越来越强大的李自成,让他们自相残杀。

布迦蓝叹息道:“张献忠打仗还算厉害,就是做事不择手段,不用脑子,他在安徽凤阳杀富户,百姓肯定会拍手称快。挖了朱家祖坟这件事,真是下了一步大臭棋。还有,他曾在河南杀了左良玉的哥哥,后来又被左良玉所伤,两人可是积怨颇深。”

皇太极也知道左良玉,早在辽东时,就与他打过仗,当时大清在他手上吃过亏,皇太极还骂了他许久。

不过后来听说他丢了官,皇太极还没来得及高兴,谁知道他很快就官复原职了。

布迦蓝眉头微皱,说道:“正月时,左良玉大败义军,遇到了张献忠,当时两人打了起来,张献忠受了伤,幸亏部下拼死相救,他才逃了出去。左良玉这种久经官场,老谋深算之人,岂能看不出张献忠的想法。估摸着不久,张自忠又会正式反了。”

皇太极神色凝重,大明的局势远比大清复杂,文官武官之间的关系更加令人头疼。两相对比起来,大清几旗的纷争,简直不值一提。

皇太极从来不敢轻视汉人,他们虽然比不上满蒙人的壮实,但汉人人口太多,疆域辽阔,汉人统治江山多年,学识见地,都是满洲人不能比。

如果要学着蒙古那般,逐鹿天下,绝不能如蒙古一样,拿大清的一套来管理汉人。元朝前后就几十年,前后共有十五个皇帝,朝堂动荡不安,也是加快了元朝覆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人还有一点很令他满意,汉人忠君,拥立皇室正统血脉,只要学着汉人那样,以后他的皇权就不会旁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