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骑马来+番外(25)

作者:弦上孤鹤 阅读记录

果然,喝了口茶润嗓后,官家开口道:“今日江南人选,未达中书省而直下,于理不合。明日只怕谏院又要上书。”

一番话看似无头无尾,陈君琮和孟阮清却都明白官家因何召见他们了。

若说御史台是纠察百官,收集民意。谏院便是议论朝政得失。说白了就是监督官家的。

他们这些官员稍有不慎,就被御史台参一本,当官的日子十分不易。然而官家也对谏院不堪其扰。

如今吴舜钦去了江南,事先并未经过中书省商议拟决策,算是被谏院抓到了一个错处。

但这两句话,不是冲他们倒苦水的,而是另有深意。

思虑片刻,陈君琮尝试问,“官家要挑言官人选?”

若要改制,除了挑选新制人才,还要培养言官势力。否则一边改制,还要一边忍受言官满天飞的弹劾,那不行。

孟阮清则自认行事不若陈君琮沉稳,只先不作声听着。

官家手指轻点桌案,也不应承,反问道:“你们二人可有推荐人选?”

其实,他是想看看这两人能否暂且担任。但等到见了面,又觉得不妥。陈君琮任职司农寺少卿,掌官员禄米供应等。而孟阮清的秘书少监又属秘书省,负责国史实录。

且不说官职上能不能动,就是两个人的性子。一个太过于沉稳实诚,一个又有些鲁莽,都不大适合。

进退不得,官家更是头疼至极。

“可否自新科二甲进士中择选?”

孟阮清建议道。但当即被官家摆了摆手否决。

“具是不堪大用。”

那些人的策论他都和梅言聿一起看了,言论死板已算上等,更不用说那些次的了。

话音刚落,陈君琮又提了句。

“太常卿裴潋最为合适。”

第三十三章

不提还好,一提起来,官家不由得叹气。

“朕只召见你们,自是抹掉了裴潋。他虽言辞敏捷,最为合适。但后期改制,他必为领头人物,不可困于言官之列。”

简而言之就是,裴潋日后定要位极人臣,方能推动改制,言官权力相比之下较小,会误事。

寥寥几句谈下来,当真是左右不得其法,可言官势力又不可缺。

思来想去,还是陈君琮提议。

“改制契机未至,江南尚未平稳。官家不若等来年殿试?”

这个法子很保守。但与其选了个不济的顶上去坏事,不如等些日子找个靠谱的。

想了想,官家还是无奈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

只一个江南人选,竟闹的朝堂之上人心叵测。

内城怀河以北,宰执刘翰秋府中迎了一位不速之客。刚巧,是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陆仕觉。

那人下了朝不急着回自己府邸,反而穿着官服便登门拜访了。

来者皆是客,又是日日要相见的同僚。纵使突然,刘翰秋还是请进正厅,让家仆奉了茶水。

但茶未喝一口,陆仕觉就有些坐立不安倒着苦水。

“相公当真放心让一个新晋探花郎去江南任太守?”

朝堂虽有人想趁机为家族中人捞份油水多的差事。但大多还是担忧江南官员狡猾,吴舜钦初入仕途的人根本压不住。

闻言,刘翰秋面上不见笑意,只用掌心和手指稳住杯托,指腹摩挲着青釉杯壁,感受茶水的温度。他像是听了,又像是走神想着其他的。

这般沉寂的气氛磨的陆仕觉更加难受,胳膊腿怎么放都不对味儿。又不肯折了文人气节,只好把目光放在旁边木几上不断游动的红鲤身上。

红鲤有两条,放在定窑烧制的流釉瓷缸中。瓷缸表面纹路如流水。缸里还放了水草应景,红鲤穿梭其间,漂亮的紧。

可惜再好看,落在陆仕觉也都是眼中具是索然无味。

“我不放心又如何?”

觉得晾够了,刘翰秋斜睨了陆仕觉一眼,才慢慢开口,“你真以为因着裴潋的劄子,吴舜钦才去的江南?”

陆仕觉突然被问的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木木道:“难道不是?”

朝会时的场景,那可都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因为裴潋,还能是谁?

刘翰秋这次没再耽搁,没有回答,反而是又问了一句。

“还中兄身为中书省门下中书令,专拟决策以呈官家。这江南人选可曾经过你手?”

他问的有些急,陆仕觉略微思量,倒也应的快。

“不曾。”

随着这两个字脱口而出,方才还如浆糊的脑袋瞬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能做到中书令这个位置的,头脑当然不笨。只不过是他一时急切,有些转不过来弯。稍经点拨,就全然通透。

官家召见新科三甲,裴潋的劄子,朝会争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