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专家穿到六零年代(73)

作者:泽雨嫣然 阅读记录

所以今年的粮食夏收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无论如何都得将粮食给抢收回来。

在粮食开收以前,每个生产队大队长就开始做思想动员工作。

七月正是大热天,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村民们一点都不觉得晒,精神抖擞,认真地听大队长讲话。

有的还在下面积极响应。

“备战备荒备粮!”

“吃得苦中苦......”

赵建军接连开了好几日的动员大会,每天都讲得口干舌燥,好在王秀禾会给他煮一些润喉清嗓的汤,第二天嗓子才没有那么难受。

开完动员大会以后,正式开始抢收夏粮。

粮食顺利抢收完毕,南山坡的水稻产量创了新高,亩产七百斤,创了红旗公社的历史记录。

之前红旗公社水稻亩产最高属于第一生产队,亩产五百二十斤。

这一次直接压倒性地破了记录。

卫家屯生产队去年种出来红薯王热议一时,今年又成了水稻大户,再次成为大家焦点,其他生产队也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你们听说了没,卫家屯的水稻亩产今年有七百多斤呢?”

“天啊,这么多呢?就卫家屯那个土壤贫瘠的山旮旯里,怎么可能亩产这么高水稻。”

“就是啊,你是不是听错了,是不是别的生产队,卫家屯我还是清楚的,就只有一点坝子地还不错,相对肥沃,但是就那地顶到天也就能亩产四百来斤,平时也就二三白斤的主,怎么可能会有七百斤的产量。”

很多村民压根就不相信这个消息,在大家伙的观念里,卫家屯地处深山,交通最不方便,一直是红旗公社最贫穷的地方,也是土壤最贫瘠的生产队,怎么可能会有亩产七百斤的水稻?就跟扯蛋一样的不可信。

虽然去年产出了红薯王,但是红薯这种作物大家伙都知道,适应性比较强,只是种植的时候需要一些水,平时都不用怎么管理,及时比较干旱和贫瘠的土壤里面,也能长出大红薯来。

可是这个水稻就不一样了,不仅需要精心培育秧苗,还得需要很多水分,另外对土质的要求非常高,土壤不够肥沃,就凭那种山地,压根就种不出水稻来。

“千真万确,不是扯蛋,我跟你们说,这次生产出高产水稻的良田听说是他们生产队的知青闲得没事开垦出来的,去年的红薯王也是那片山坡地里面种出来的。”

“真的有此事呢?这随随便便开垦出来的农田就能种出红薯王和高产水稻,我觉得怎么跟听神话小说一样呀。”

“当时那些知青们开垦荒山的时候,他们村子里的庄稼把式没少阻拦,不过赵建军大队长极力支持,这不才有了高产良田。”

“还是赵建军大队长有眼光啊!”

南山坡的良田高产,早就在赵建军的预料之中,因为他当初看到过王秀禾培育的几棵水稻,看到那稻穗以后就下定决心要支持知青们。

如今他们卫家屯生产队再也不用担心交不齐公粮的事情,不仅能交得齐公粮,还会有充足的粮食分给大家伙。

第40章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定要低调

赵建军知道, 如今他们生产队粮食大获丰收,这些成绩离不开卫家屯的知青,更重要的还是离不开自己媳妇王秀禾的努力和付出。

不过赵建军不会在广播里面大肆宣传自己媳妇的功劳, 主要原因有三个。

这第一个就是现在形势不允许, 那些想着法让大家伙致富的人容易被打倒,赵建军可不希望自己媳妇成为众矢之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非常了解自己媳妇, 媳妇是个非常低调和胆小的人,她处处藏拙, 隐藏实力,自己再大肆宣传, 岂不是让她功亏一篑?第三个原因他是生产队大队长,然后再在全村子里面夸赞自己媳妇,别人总觉得有些自卖自夸的成分, 应该避嫌,毕竟社长已经给与了奖励, 自己没必要再反复宣传。

如果是搁平时, 生产队里面的村民做出这种成绩,赵建军肯定会搁生产队大喇叭里面连续宣传个把星期,但是这次他不决定公然宣传媳妇的功劳。

虽然没有在生产队喇叭里高声宣传,但赵建军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公社社长。

公社社长有文化、有涵养, 最起码不会像一些八婆一样歪曲宣传, 而且做事公证,奖罚分明。

赵建军将卫家屯今年上半年粮食生产状况做成了一个数据表格汇报给社长,同时跟去年做对比, 还将增长率算了出来,百分之一百多!非常显眼。

除了将粮食生产状况做成表格以外,赵建军也总结了上半年粮食丰收的主要原因, 同时总结了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赵建军着重提的就是自己媳妇和其他知青,同时讲到当初王秀禾率先发现这片高产壤土,找到自己,要求将荒山开垦成良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