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假千金的美食指南(122)

作者:山阮 阅读记录

再加上上次在茶楼中,文人学子最是自视清高,徐家小弟徐彦之对他恭恭敬敬的模样,让人一猜便知。

潘四娘有些不信,疑惑道:“状元舟远这状元苦读了多少年才得来的。”

“我身份不同,无法参加科举。”

潘四娘恍然大悟:“也是。”

她招呼着婆子给李衡辞添了一盏茶,又问道:“听二娘说起过,王爷还有个妹妹相依为命,比二娘小上两岁。府中可还有别的亲人?”

“相依为命”自然是说得有些重了,至少不该从潘四娘的嘴里说出来。

不过李衡辞并不在意,也听出了她话里的意思,便回道:“我出宫建府时,容纯也一道被赐了封号,生母早逝,我与容纯一母同胞,理应互相帮扶。”

末了顿了顿:“至于府中除了小厮、大监、侍卫,便再无他人。”

李衡辞答得一本正经,关明溪瞧见他另一只垂在身侧的手,一直摩挲着桌腿。

潘四娘显然没打算就这么轻易地错开话题,又问道:“妓妾也无?”

“并无。”

便是吴承远也暂时松了一口气,李衡辞言语间算得上诚恳。

关明溪见盘问告了一段,也没有京中女儿家的羞怯,反而大大方方道:“爹娘这般着急,难不成要将人生辰八字都问了去。”

“夫人要是想问,我便说。”

潘四娘嗔怪地看了一眼关明溪,绞着帕子有些窘迫,端起茶水呷了一口才说:“二娘还小,我和她爹爹准备多留两年的。”

话是朝着关明溪说的,却是说给李衡辞听的。

“可以先定下婚事,何时成婚二娘说了算。”李衡辞单刀直入,潘四娘呛到了喉咙,轻声咳嗽起来。

吴承远伸手替她顺着气,转头对李衡辞道:“现在谈这事尚且早了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是王爷,说到底我们商贾之家高攀不起。”

“不过二娘要是愿意,也没别的法子,她即便是成了亲,也是我们家的姑娘。”

言下之意便是:你欺负不得。

吴承远鲜少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一字字比潘四娘还要肯定。

李衡辞闻此也正色道:“二娘在京中久负盛名,算不得什么高攀,莫要妄自菲薄。”

这话讲得吴承远心坎里去,他也爽快了些:“其实这两日外面传谣言,我恼得想让二娘干脆同你们断了来往,可转眼一想,我家六娘在法兴寺小产,王爷的确带了太医去诊治,算是欠你的。”

“哪能卸磨杀驴?我甚至都和四娘说起,要不问问善王喜爱什么玩意儿,买了送去,只盼*着王爷别再和我们家有所牵扯。”

吴承远倒也真是这么想的,不过今日和李衡辞一道坐着,看他言谈举止,也不像那等粗鄙、无赖之人,瞧着还算……还算顺眼。

主要还是关明溪的态度,她既然没吭声,便就是默许了。

所以才有两人试探李衡辞,刨坑又问底。

将善王比作“驴”,也算得上是京中第一人,关明溪没忍住笑出了声。

虽说声音很低,却在这屋子里显得格外突兀。

几人齐刷刷望向她,她便抿了嘴,道:“宫中发生这样大的事,今日过后定会忙碌一阵,咱们也要接大哥和嫂嫂下山过年,还是年后再议吧,免生变故。”

潘四娘接了话头,朝李衡辞道:“王爷不必挂怀,理应事务为重,这话也不该二娘提,你便当做是我说的。我一个民妇,要是有冒犯之处还望王爷多加包涵。”

几人坐在一起,也不过半个时辰,跟打太极似的心照不宣。

关明溪最后那句话也算有理,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变数。

第75章 买买买

康王造反,在京中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甚至盖过了要过年的气氛。

街巷上下无一不在谈论此事。

关明溪听罢不过是笑笑,今晨她和巧儿特意往卖扇子的铺子去了,那李大娘见着她脸上都笑出了花来,二娘前二娘后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同她有多熟络。

说是听了小人之言,前些日子没过脑子便说了那番话,盼着二娘不要放在心里。

冬日里折扇铺子没什么人,关明溪买了几把团扇,李大娘连银子都不要,只说是赔罪送她。

在瓦肆里头碰见的三人,倒将这脏水替关明溪擦净了。

团扇上头只用妍色的丝线绣了几枝花,还算素净,扇骨做工极好,买了带来徐家茶坊挂在大堂里。

还是杨氏派人来传的口信,说关明溪眼光好,团扇有“团团圆圆”之意,再在一旁挂上小灯笼,喜庆。

关明溪将团扇挂了起来,又觉得差了些什么,便同杨氏道不如在两边各写上几个字。

杨氏自是满口应了,亲自出门买了冷金笺回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