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假千金的美食指南(31)

作者:山阮 阅读记录

偏偏这些日子,得到的消息、传闻,全都是他从前不曾得知的,俨然是一个陌生的关明溪。

李衡辞不过十九岁,已经手握兵权,加上身有战功,朝中有他一席之地。他自己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栽在一个女子手里。

逸风来去甚快,归来左手拿着两支糖葫芦,右手一壶好茶,他不敢抬头,恭恭敬敬地上前回话:“二娘子说不要。”稳了心神继续道,“让王爷莫要再招惹她。”

实际上关明溪说的话,比这还要难听许多,她说:“这猫儿逗鼠的戏还是终了,善王是猫,我不是鼠。”

李衡辞料到了是这样的局面,手指间在桌沿边轻轻敲打,半晌也未说话。

再开口,却让逸风匪夷所思:“放下吧,去问问,怎么还不上菜。”

善王向来不同他人多说一个字,哪怕是上朝之时,也惜字如金,只有他不将人放在眼里,头一次见别人说了“赶客”之言,还坐得稳稳当当。

因着这时只有李衡辞一桌客人,所以德厨上菜倒也快,逸风来催过之后,没一会儿功夫就全让小伙计端了去。

关明溪无事,与巧儿坐在后院井旁,教她识字。

见小伙计路过,也只是冷眼瞧着,多余的眼神再无。

巧儿不算笨拙,只是心性宛如孩童,这时便摸了摸肚子喊饿,说想吃鸡蛋羹。关明溪不允,要她识完这一页的字。

巧儿兴许是饿朝胆边生,这时大着胆子问:“娘子,你既然说不必躲那善王,为何他要点菜你却不做?”

关明溪不答,手里捏了两页的纸:“两页。”说完便将书扔给了巧儿,“不看完便不许吃饭。”

第21章 关明溪却是不怎么在意的……

瑞和楼午时向来座无虚席,客人们大多用好膳食便会离去,偏偏今日二楼雅阁之中,一位客人久久未走。

善王李衡辞非但没走,还召来了几位皇城司的大人,虽说个个都简易便服,可朝臣总是与寻常百姓不同,见那威风凛凛走路像是脚下踩了钉子一般。

李衡辞算是过来用了早午膳,便没再吃,却让逸风给他们点了一桌菜。

红烧狮子头、蘑菇喂鸡、猪蹄汤……

琳琅满目摆了一桌,琉璃碗、银花筷,果子蜜饯也没少。

几人面面相觑,这善王下了早朝后便让他们换了衣衫,午时来这瑞和楼寻他,商议近日京中金人活动频繁一事。

此等机密,不说为何要定在酒楼,哪有先用膳再谈正事的。

雅间中虽有两张桌子,可同善王在同一间屋子里,怎么还吃得下饭?

领头的皇城司一勾当官,眼尖得很,他瞧着李衡辞杯边有两只糖葫芦,心中微转。

掐着兰花指开了口:*“善王,您召集诸位在此是何意?难不成有消息金人要来此地?”

他问此话也不过是想得到一个解释,皇城司的察子遍布京中,连他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善王又是从何得知。

善王向来不会做没有缘由之事,也更是不可能吃那酸甜甜口的糖葫芦。

勾当官马安,年三十有余,幼时在官家跟前伺候,后得了先皇后的青眼,自身有些功夫、人又机灵得很,被调去了皇城司,一步步爬到现在的地位。

先皇后走后,他知恩图报,对善王和容纯公主照顾有加,直到李衡辞三年前在边关立下战功后,他便避了嫌,明面上和善王再无往来。

这次金人之事,官家特意派遣了他听李衡辞的号令,两人这才有所接触。

李衡辞不知在想些什么,听见此话才掀了眼皮子睨他一眼,也未答话,只道:“先吃。”

马安知晓他的脾性,听见话中隐隐有些不耐,便不再问,招呼着其余四人动筷。

只是多看了李衡辞两眼,晃了头。

楼下庖屋中,关明溪正站在吴承远身边,说要帮他备菜。

方才吴承远回来时,听说善王在雅间,待着没走便罢了,还又召了几位朝臣前来。

他听在耳里已是不满。

虽说自己没有读过两年书,不像那书院里饱读诗书的学子,可却也知晓,男女有别,何况是前些日子刚在京中掀起风浪的两人。

善王倒是地位尊贵,又手握兵权,声名在外,那些嚼舌根之人自然会挑了“软柿子”捏,这软柿子可不就是二娘。

好不容易这几日二娘自己靠着天分,让人对她有所改观,这善王也不知是不是脑袋不好使,京中酒楼这样多,怎么偏偏来了瑞和楼。

从前的传言,侯府嫡女与善王天作之合,乃郎才女姿天作之合,那嫡女一颗心都扑在善王身上。

吴承远铁青着脸,硬生生问了一句:“听你大哥说起,善王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