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假千金的美食指南(7)

作者:山阮 阅读记录

说了一会儿话,吴岩禄便端着水盆出来,笑眯眯地叫关明溪进去。

吴承远半靠在枕上,右手臂包扎着,手指因常年掂锅的缘由,新旧茧疤交替。鬓角有些发白,眼睛却神采奕奕。

他这时轻晃着脑袋,很是欢快。

比起潘四娘,吴承远更加激动,说什么“一脉相承”,还讲到要给老祖*宗磕头上香,就差掀被而起。口干舌燥之时,关明溪递上一盏茶,这才有机会插话:“今日是我自作主张,爹爹改日不如再多教我些。”

一番话又说到吴承远心坎上,自是答应了下来。

他说得口干舌燥,一口吃尽杯中茶水,再递给站在床头的巧儿,不知怎的,巧儿像是失了神一般,险些没拿稳。

刘婆子年长,又在吴家伺候多年,便持着长辈身份先开了口:“冒冒失失的怎么伺候姑娘?”

关明溪“噗嗤”一笑,不甚在意道:“她准是想着外头瓦舍,魂儿丢了。不如我让你休一日,等会儿拾掇着出去。”

她这么一说,潘四娘这才想起今日是乞巧节,本前两日就有打算,可今早紧着吴承远摔伤一事,转头便忘了,于是便道:“二娘也去,你这些日子不常出院子,怕是闷坏了。”

吴承远更是喜闻乐见,还让潘四娘多给些银钱,多买些喜爱的玩意儿。

巧儿有些扭捏,哪有姑娘呆在宅子里,她独自出门的道理,便也兴致勃勃地撺掇。

关明溪从前在奉恩侯府之时,府中每逢七巧节便会早早地搭建一座“乞巧楼”,摆上许多女子爱吃的瓜果、蜜饯,也会放笔墨纸砚与细针彩线。府中姑娘们一边交谈着一边穿针引线,便叫“乞巧”。②

吴家只她一个女儿,也没有奉恩侯府那样奢靡,所以不会重金请人搭楼。

那时作为嫡姑娘,还得提前做好绣品,再到乞巧日子展示,多少双眼睛盯着她,还要绞尽脑汁做特别一点儿花样,若不然便会被嘲讽。

现下来去自由不说,不用再夜里点着油灯做绣活,倒是最舒坦的事。

关明溪从没有机会去过瓦舍勾栏这样的地界,听巧儿小嘴在那说个不停,倒有些心痒。

潘四娘应当也是看出了她面色松动,不知从哪拿出一个金丝线绣的荷包,递给了巧儿:“带着你们娘子去,晚膳找一家酒楼,走着消消食的功夫再买点儿果子吃。”

巧儿捏着手里沉甸甸的荷包,一张俏脸愣是笑出了褶子,急忙应下了。

关明溪见此也不再推辞:“那我给阿娘带一对磨喝乐③回来。”

女子皆是爱美,潘四娘听她这样说,虽口中连连拒绝,却难掩欣喜。

申时,天上太阳斜斜照在树上,洒下许多光影。

关明溪又带着巧儿回了西厢房,只因潘四娘说她衣衫太过素净,今夜街市上定是姑娘郎君多不胜数,打扮一番锦上添花。

阿娘爱女心切,关明溪便顺着她的意思,在十余个箱笼中挑了一件桃色窄袖衣,衣襟上绣着牡丹海棠,下头配上月明色绣着花枝的褶裙,绣鞋亦是同色。

头上多加了一根蝴蝶银簪,又在腰间别上一块玉环。

巧儿没个轻重,涂胭脂口膏时,手上力道有些重了,关明溪想拿了帕子擦去,巧儿又噘着嘴不愿,还直说娘子压得住这俗气,好看得紧。

关明*溪望了望铜镜,只见镜中女子发如墨、肤白嫩,两颊红润不失俏皮之态,小口宛若樱桃,和这身衣裳也相配。

只见她搭着巧儿手臂起身,道:“那便走吧!”

第4章 若不是因为她,自己又怎会……

京中乞巧节,从前几日起便有了热闹的氛围。

街上熙熙攘攘,来往之人脸上喜眉笑眼,各家女子、小儿都穿着最华贵的衣裳。

老人家摆着各式各样手工精制的糕点,还有比着动物做的糖人儿,酸梅枣子一列开胃消食的零嘴也是应有尽有。

有绫罗裙摆互相扫着裙角,两人打个照面含笑错开。

关明溪瞧见红着脸年纪小的妇人,手里拿着一块黄蜡所做成的鸳鸯,此时正往水里放去。

巧儿口里吃着糖葫芦,用衣袖胡乱抹了抹嘴,含糊不清道:“那是‘水上浮’①,听说是在求子呢!”

那些成亲不久的妇人,要是肚子一直没有动静,遇上乞巧节,便会做水上浮,用来表达求子之意。

河边这样穿着绫罗锦缎的女子许多,有的身旁陪着官人,有的则是与家中姐妹一起。

关明溪点点头,觉得很有意思,便多看了几眼。

她置身在繁华的街市中,却只觉心明如镜。

巧儿本就是闲不住的性子,这会儿好不容易得了出门的机会,东张西望半点也不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