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末世拆快递(38)

作者:绿绿的红 阅读记录

而曲东博一群人,就跟着人群,参观了一下避难所内部的构造。

避难所总体呈圆形,分为三层,据说这种构造最为抗震,当然,目前好像这项功能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地下一层主要是各种公共设施,吴永翼正在前头滔滔不绝的介绍。

他是避难所的总负责人,基本日日都在此处指挥工作,所以对里面的情况最为了解。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到位了吗?”曲东博插嘴问了一句。

“有,基本都是原先医院的医生护士,那位,是原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主任医师梁主任,现在是他主要负责救助站的工作。”吴永翼指着不远处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医师道。

救助站是整个避难所一层最核心的地方,顺着吴永翼手指去的方向,陆沁看见梁医师正指挥着一些年轻的医护摆放东西,多数的一些小型的仪器。

避难所处在地下,有义务电力尚未恢复的缘故,有些昏暗,救助站是避难所唯一一个亮堂的地方。也不知道从哪找来了柴油发电机发电,专供救助站使用,毕竟很多仪器离不开电源。

小型仪器肯定是够的,但那些大的精密的医疗器械,一定是不能再用的了。

可惜医院那些价值不菲的仪器,如今都成了废铁。

从各大医院搜集过来的这些仪器都被一一搬进来,这些仪器如今都是珍贵物品。在没有恢复生产前,能用的也就只剩这些了。加上电力不足,救助站的规模,也就和原先的社区医院差不多。

见救助站实在是忙乱,他们也就没再进去打扰,只是远远的看了看就离开了。

经过供水站和救助站,就是出于一层西南角的食堂。

食堂是归公家所有,暂时做得东西种类也有限,主要是给那些参加了救灾工作的外聘人员提供食物的,譬如之前的扫雪工作,每日供给就是二两馒头和一两土豆;譬如救助站的医生护士,则根据级别发放食物,最好的甚至会提供肉食和蔬菜。这些人员统一发放饭票,只要凭票就能在食堂领上食物,也算方便。

偶尔会有多余的食物,食堂也会根据市场价格,开放给其余想要打饭的人。

当然,食堂做饭的师傅也算外聘人员,其中一个胖子,还是安图县某家星级酒店的主厨。如今只是做些蒸馒头的工作,有些屈才。而且食堂的工作工资并不高,和普通扫雪工人一样,但食物经过他们之手,多多少少会揩点油。

只要不是很过分,并不会计较。能吃饱是肯定的,如果运气好,当天做得蔬菜肉食没有完全卖完,还可以以低价内部购买。所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避难所食堂师傅的工作炙手可热。

听说有个未婚的食堂工作的年轻人,对他示好的姑娘能绕避难所半圈。

从西边转过来,剩下的地方就都是住所了。

这些普普通通每间只有四点几平米的隔间,就构成了一个个家庭的基础。

这些隔间连门都没有,因为考虑到人员疏散问题,所以一概不安装门,也未能有空闲时间去一个个安装,所以每家每户最常见的就是用床单或者窗帘裁剪成合适的大小,挂在缺口处,权当是遮羞布了。

一层是离地面最近的,因为有通气装置,空气还算新鲜,虽然因为救助站和食堂的存在,总是会有消毒水以及食物的香气,但总的来说,也算是最好的地段了。

二三层都是住户,挤挤挨挨,人声鼎沸。

陆沁倒不觉得吵闹声太大,反而觉得很有烟火气。这可是她上辈子最想搬来的地方。能在避难所拥有一个风吹不着,雪落不到的房间,就和和平年代里拥有自己的一套房一样,是她的人生目标。

虽然住的地方小了些,很多家庭只能够放下一张床和一个桌子,虽然吵闹了些,有些人刚搬进来几日完全不能适应避难所吵闹的环境;虽然连上厕所都不再是以前的冲水马桶,需要跑去外面的公共厕所,或者是拿痰盂解决,每日去清理。

虽然有各种的不足,但又有什么能比安安稳稳的活着更好的呢?

参观完整个避难所,陆沁踏上了回来的路程。

她甚至有些恍惚。

仿佛这一切有些许的不真实,避难所、锦绣小区、曲东博、各种物资、还有自己那个不起眼又总能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小金手指......

一切都和上辈子不一样了。

陆沁掐了掐自己。

嘶——是真的。

......

“回来啦?”梁书俞见陆沁到家,知道她是从避难所回来,就问了一句:“怎么样啊,那个避难所?我听说住的条件挺好的,在地下又暖和,还有医院,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方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