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的过客+番外(95)

作者:北辰鱼 阅读记录

“一个男人说要见你,就是曾陪你来过的那位警察。”陈汉这回说完话了,“我看他不像有恶意的,但是你若不便,还是有个暗门能走的。”

白月不知道在他们眼里她和两个英国人是什么关系,但无非是爱恨情仇,他们不因此偏见她,她也就不多费口舌:“不必了,如果警察真的要找我,东躲西藏也就徒增麻烦而已。”

于是她直接从正门出去,卡莱布穿的便装,人高马大的站在巷口很是显眼。

“沐恩,过来。”

寒冬时节他手里竟然拿着一束鲜花,见她过来没什么表情,开口却带上了几分伤春悲秋:“他……他对你好吗?”

白月被他这反差的态度一惊:“好、当然很好啊————你要说什么事啊?”

“我要被调离伦敦了。”卡莱布将手里的花束递过来,“送给你的,算作告别。”

她倒手抖有些不敢接:这年头流行男人送女人花?是不是那种意思?

“放心,这是杜鹃,不会引起别的想法。”见她呆住,卡莱布干脆直接塞到她手里。

白月怔怔地握稳:如今天寒地冻,杜鹃的粉红仿佛东区唯一的彩色。

美丽的,有活力的……还不在花期,他上哪弄到的?

“谢谢你……什么时候走呢?”

“明天。”卡莱布说完别开脸,看见了缓缓停下的马车,是斯特林的。

白月也只说得出告别了:“再见,卡莱布,以前……多谢你了,祝你幸福。”

“再见。”

他颔首,目送马车远去。

……

白月到别墅的时候,帕特里克已经回来了,以及他的朋友、法国人莱昂.莱菲布勒。

他是一成熟男士,与帕特里克站在一起就略微给人“忘年交”之感,也没有传说中的贴面礼和吻手礼,白月进门后由帕特里克引见介绍,随后与之非常现代化和商务化地握手。

莱菲布勒先生送给她一份包装在礼盒中的巧克力:后来白月才知道,这是法国人在拜访朋友时给女主人的礼物。

随后她了解到他在是巴黎小有名气的珠宝设计师,而他的舅舅“牺牲在十七年前的流血星期”。

白月听到这里时还没什么感觉,但接下来他的话叫她的震惊无以复加:“那时尚年幼的我住在国外不懂政治,直至多年以后在巴黎扎根,机缘巧合接触到了舅舅的遗物,才慢慢理解了‘巴黎公(和谐)社’的意义。”

莱菲布勒先生现在是巴黎体面的中产,但过去并不幸运,父亲早逝,童年生活离不开舅舅的照顾,后来时局动荡,母亲带他随继父离开法国,最后得到了舅舅的死讯:官方的声音说,那是一次叛乱,人们争议道,那时留了太多血。

待到1880年法国政府宣布“全面大赦”,所有的幸存社员可以公开合法活动后,莱菲布勒先生得以触碰到“离亲人最后时光最近的东西”:他开始写当局不喜欢的文章,不仅投给法国报社,也投到“导师”定居的英国,总有一家刊登,而十几岁的帕特里克专门翻此类文章看,于是两人隔着海峡用书信联系上了。

三观相符,而开膛手也不可能顺着邮戳过去……所以斯特林和莱菲布勒成功建立了友谊。

白月后知后觉:她触碰到了历史的浪花碎在礁石上后飞溅的一滴,她比公社亲历者的至亲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并且就是在“今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后世传唱的曲调。

帕特里克就在家里请莱昂用餐,白月在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后便不拘谨了,但又怕说漏嘴剧透到后来的事情,也就尽量只附和,但即便这样,三个人都相谈甚欢。

历史和风,在维多利亚的凸窗外轻轻吹过。

……

莱昂.莱菲布勒只是借道伦敦,在友人家做客后还要赶夜间火车,于是在目送马车远去后,白月终于有机会提起那束花了。

“你怎么不问呢?”她把一回来就随手插进花瓶的鲜花拿起来,整理了一下再插好。

“有什么奇怪的,不是你路上买的或者陈夫妇送的?”

“……卡莱布送的,”她瞧了眼并不感到奇怪的青年,接着说,“我回来前他找过来,说他要离开伦敦了,给我的离别之礼————那个帕蒂,我能不能跟你借钱?”

帕特里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什么借钱?”

“就是,我觉得我需要一笔非常私人的开销,回来一路上都在考虑的。”她稍作思忖,“因为这些天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也知道了大致的物价————女仆的工资是不够在哈尼克区维持我那段时间的生活的,更何况我还不如女仆……加上卡莱布之前说过那种话,我不想欠他,所以想趁此给他等值的回礼,以在物质上对等……但我没钱,只有先记着到了二十一世纪再按购买力还给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