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病弱之后(8)

作者:澈似练 阅读记录

梁茂离世后,王昉与苏策同为托孤重臣之一,但梁茂有言,凡军国大事有不决者,一律由苏策裁断。

这两年里燕国不论是北击乌狄免除后顾之忧,还是广积粮草以备战时之需,都是在为南下讨伐郑国做准备。

灭郑大胜,皇帝梁玉却猝不及防地病逝了,国内又并无可与秦军对抗之师。王昉审时度势后选择投降,顾晏对此并不意外。

萧灼又指了指「郑都金陵」这个地名,在描绘长江河流的线条上顿了顿,深沉威严的眼眸迸发出明亮的光辉,轻声自语道:“天下一统,近在眼前。”

顾晏问道:“陛下,臣素闻燕国故安侯苏策忠谨,他也投降了吗?”

萧灼瞥了一眼顾晏手中的奏折,又将目光聚焦到舆图上的「殷州」,沉声道:“一路大军绕道殷州时,苏策的部下李祎带着手下的燕军归降了秦国。”

“至于苏策……”萧灼接过顾晏手中的奏折,随意翻了翻,继续说道:“还没有找到他。”

顾晏眉头一跳,“发生了什么?”

萧灼将奏折递给了贴身太监,坐在了舆图下方的座椅上,又指了指顾晏身侧的座椅示意他也坐下,看着也顾晏坐下后,才说道:“李祎说让他投降是苏策的主意。他们当时因为梁玉驾崩,一路五千人马由苏策带领率先回到广阳,剩下的则由李祎带领按原计划行事。而现在,下落不明的就是这五千人。”

顾晏听后立刻说道:“臣愿前去寻找苏策为陛下分忧。”

萧灼摆了摆手,“那几个将军都去找他了,包括李祎,再加上你,满朝武官就为了他一个人。”

顾晏不甘心地执意道:“苏策英勇善战,臣认为……”

他的话刚说到一半就被萧灼粗暴地打断:“你认为也没有用,苏策是用兵如神,你们在座的所有人却一个都没和他交过手,唯一和他交过手的是三年前过世的先皇。”

先皇打下西北一片基业,半壁江山,依旧败于苏策之手。顾晏明智的不再执着于此,问了另一个他更为关心的问题:“若找到苏策,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此人?”

萧灼平放在桌案上的手掌缓缓抬起,指节敲击了一两下桌案,复又平放如初,“若能归降大秦,自然是好。先皇曾评价此人是百年难遇的将帅,若是在他麾下,定能与他畅谈孙吴。”

随后又迟疑道:“若是不能……”

顾晏听出了言外之意,郑重道:“陛下找到苏策将军,可否将他交给臣,臣向陛下保证,不论他对梁氏有多么忠诚,臣都能劝说他归顺秦国。”

“哦?”萧灼的目光有如实质,似是一道锋利的箭矢。

顾晏面对如此压迫的气场依旧面不改色,似乎对皇帝必定会答应他的请求胸有成竹。

“呵……”一声突兀的笑声打破了殿内的僵硬气氛。

萧灼轻笑出声,随意指了指身后的舆图,悠悠地道:“始平六年你要去收复朔州的时候也是这么保证的。”

“臣做到了。”顾晏毫不犹豫道。

萧灼颔首道:“朕相信你的能力,不过这次找你回来,是为了岭南的事情。如今燕国已经归降,此前苏策又灭了郑国,江南三十州多数相继降款,只剩下岭南。朕已决议,由你前往,平定岭南。”

顾晏站起身行礼道:“臣遵旨。”

萧灼的好心情还没有消失,似是想起了什么,笑吟吟道:“这次你回来,朕给你选了一处府邸。朕还是太子时,你就跟在朕身边,后来又去了边疆,也没回过几次长安,朕琢磨着给你什么封赏,这才想起来还没送过你宅子。”

顾晏淡淡道:“多谢陛下。”

“廷渊,一路星夜兼程,你也累了,回去看看新宅子满不满意。”萧灼话锋一转,又说道:“不满意也没辙,朕现在可没有钱再重新给你建个宅子。”

顾晏闻言会心一笑,行礼道:“臣告退。”

廷渊是顾晏的字,由帝师周先生所取。

这其中的渊源还要从九年前说起。

顾晏本是平民出身,家中排行第三,上有大哥二姐,下有一个年幼的妹妹。

因为蝗灾饥荒和疫病,年幼的顾晏早早失去了双亲。在十岁那一年,他们兄弟姐妹四人为了生存选择跟随流民的队伍,此后四年时间里,顾晏的大哥二姐和妹妹都先后染病离逝。

千里无人烟的道路,死尸早已是一道沉默的风景线。

顾晏连一张草席都找不到,只能任由他们曝尸荒野。在妹妹去世的那一天,他从城墙外被百姓摞成一摞的士兵尸体里找到了一柄钢刀,凭借此刀,他在城墙外的小树林下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足以放下妹妹年幼的身躯,让她入土为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