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魂之使君传(16)

作者:青不荼 阅读记录

杨简站起身,准备前去会客,一旁一直低眉善目未出一言的谢氏即刻迎了上去,近前帮着杨简细细地整理衣冠。

杨简心里大约清楚谢御史所为何来,暗暗皱眉,看着跪在那里的杨三娘越发的碍眼,不由对着杨三娘喝道:“还不快下去,杵在这里作甚?还嫌我这张老脸丢的不够么”。

杨三娘倔强的站起身,奔了出去,谢氏也不相劝,依旧一派温和的吩咐底下人跟上去好生服侍着,眼神却暗藏轻蔑。

杨府的正厅,正中央悬置一块“敦朴堂”苍劲古拙的匾额,匾额之下摆放一张黑漆坐屏,屏下一色黑檀木的案子,案子两侧各放一把椅背上雕了鹿鹤图样的宽椅乃是主座,主座左右两侧列着四把客座。

右边客座排首,坐着一人,体形富态,衣着华贵,五十上下的年纪,正品着茶,神态悠闲,方才那白衣公子杨煜则坐在一旁相陪。

此人是当今御史大夫,谢壅!说起这谢壅,当属如今朝堂权贵第一人,不仅位列三公,更要紧的是其祖母乃当今圣上长姐。传闻早年间,先帝独宠徐贵妃,长公主与圣上之母又早逝,姐弟两个相依为命,未料先帝经受不住徐贵妃撺掇,差点废黜太子立徐贵妃幼子兴王元裘为太子。当时年仅十一岁的长公主对内扶持幼弟,对外暗中联络大臣拥护太子,这才使得当今圣上顺利登基,又因早年间身体受了亏待,身子一直病弱,故而当今圣上对长公主一脉十分宽宥和信赖,不仅钦此府邸,还允许长公主一脉参与政事(自前朝始,相公主驸马一脉不得参政),谢壅作为长公主嫡长孙,官拜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正可谓盛极一时。

方一进门,杨简就连忙上前赔笑,“御史公上门怎么也不事先告知一声,怠慢了,怠慢了。”

杨煜见父亲进来,起身立到一旁。谢壅却眼皮都未抬上一抬,低头喝着茶,戏谑道,“听闻府上好热闹,我这不过来瞧瞧”。

听了谢壅的挤兑,杨简面色依旧和煦,在谢壅身边坐下,叹了口气,道,“小女被人栽赃陷害,让御史公笑话了”。

“栽不栽赃嫁祸、笑话不笑话倒是好说,只是这煮熟的鸭子飞了,未免让人心里有些不痛快。”

谢壅放下茶碗,冷脸看着杨简,道,“那广伯侯府遭了这般变故,不能拉拢,你可知道眼下正是三年一期的换防之时,不趁此良机收拢南边的军权,就要落到别人手上。”

杨简连连点头,“御史公所虑甚是,广伯侯府这步棋废了,但谢公也不必过分担心。日前圣上不是有意派忠武侯大将军李固长子李继去阻击柔然大军的进攻么,我们只需釜底抽薪,到时何……”杨简左手轮掌,做了个劈砍的动作。

“哦?看来你已有准备?”谢壅有些意外,看向杨简。

“那柔然小国,御史公以为为何此时出兵?”杨简笑道。

“莫非???”谢壅被自己的猜测惊的站起,甩袖喝道,“胡闹!这柔然蛮夷乃外敌,窥伺我大元已久,如何能与狼为伍。”

“御史公放心,我北元泱泱大国,边塞几十万雄兵又岂会怕区区蛮夷,那柔然周边又有契丹和高句丽互为牵制,此次出兵不过是做做样子,利用边塞诸国拉李继下马,那太子一脉在军中就再无根基。何况比起我们,北边诸国更恨李继,想当年平城之战,李继之父李固一人绞杀柔然数十万将士,一举震慑塞外诸国,也成了边塞诸国的噩梦,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杨简道。

“那你拿什么跟他们交易”谢壅继续问,“边塞诸国又不是傻子,为了区区一个李继就肯出出兵数十万与你来场虚凤委蛇的戏?”

“幽州!”杨简伸出手指在桌上画了个圈。

“幽州么,倒是小事,这个地方胡商云集,民风彪悍,一年上头乱糟糟的,确实没什么大用,用来换李继的兵权倒是划算,只是……”“会不会太冒险?”谢壅思虑道,还有点犹豫,此事一旦泄露,可就是抄家灭门的罪!况且兵刃相接可不是小事,万一事态不可控危就麻烦了。

“民间有句俗语,所谓富贵险中求。此次我们计划缜密,之前我与潜密使与各国协商,初步达成一致。况且我大元不止他一个李继能带兵,只要数十万雄兵在,又岂能影响国本。”

“李继这次有去无回,届时不但李固失了一个得力臂膀,还要担一个通敌之罪,到时候只需御史公在朝堂上略作言语,朝堂格局必然是另一番景象”。杨简趁势劝说。

一番话到底让谢壅下定决心,“如此,。就依照你说的计划进行,咱们那位陛下,身子一直不好,但也没老糊涂,庆王那里,你也要适当吹吹风,两边都要作准备才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