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徒,放开为师后颈!(99)

作者:乌尔比诺 阅读记录

沧浪试着睁眼,视野里仍旧一片模糊,索性又闭上,“你倒是肯宽心,出不去就都得死在这,相比天不佑英才,我还是更喜欢祸害遗千年这句话。”

黑暗里,封璘沙哑地笑了声:“生同衾,死同穴,比起留先生一个做阿璘的未亡人,同生共死似乎要好过不少。”

二人也算经历过生关死劫,沧浪对这样的孟浪之语早已听怪不怪,随口嗤句“又胡说”,却激起了封璘异常强烈的反应。

他垫在沧浪后腰的手臂倏然勒紧,用上十足十的气力,逼迫沧浪必得仰颈把他将说的每个字衔于口、咽下喉、沉在心,“先生身上有阿璘种下的情蛊,你我二人命结一处,先生只能是我封氏阿璘的,死生无碍。”

话中含着三分狠七分怕,沧浪被勒得更加喘不上气来,又莫名又着恼:“都这个时候了,你发什么疯!”

封璘迟缓地调整了姿势,汗越淌越多,顺着发缕打在沧浪颈窝,比雨水还凉,“没什么,阿璘只是不愿再被先生当作一把刀,随用随弃了。”

沧浪被冰到了,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你什么意思?”

“千夜悲君亦自悲,顷接绝句缘转回。不畏名毁身犹在,望山秋水自当归。”封璘废然笑到肩膀发颤,“先生给首辅大人的回信,怎么就轻易让阿璘看见了呢?”

沧浪心头咯噔一下。

商战之后,胡静斋的确给他来过一封信,再三嘱咐沧浪“与虎谋皮,莫忘前车之鉴,莫道故人覆辙,切切。”为使老师宽心,他照旧以藏头诗的方式复了信,但信没有写完,就被刚学识字的阿鲤偷去揩了墨汁。

雨势转急,封璘继续低低道:“在那群老臣眼中,我出身不堪、经历不堪,靠着出卖师长走到今天,是个难登大雅之堂的意外。成见这种东西没办法杀死,就像先生本能以为猗顿氏自裁是我的主意,却不知她心存死志,早在很久前便服食了溶筋断骨的慢性毒药。有些错犯了就是犯了,无法弥补,可是先生,人错过一回,真就万死莫赎了吗?”

真就万死莫赎了吗?

沧浪艰难地回忆起来,那天镇抚司一把火掀起祝融之怒,他倾身扑向炎魔的原因却不在一堆经史传记,而是当初自己握着阿璘的手、一笔一划写就的拜师书。

那个时候他想的是,若立危墙,至少还能以此为凭,央求老师胡静斋护少年一条性命。

便是后来得知狼崽与高无咎之间的牵连,一怒之下说出“此生不复为师徒”的狠话,他也从未真正对封璘起过杀心。

折俸风波中,“安徐正静,其节正柔”一句是胡静斋对诸生的训诫,也是他对宽宥二字的注解——“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吾不怨久矣。沧浪意图用一支利笔挑起争斗,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告诉胡静斋,他没那么恨了,求老师最后关头能代他放过狼崽一马。

万死莫赎吗?当然不是。

他们之间恩怨掺杂、互相亏欠,然而时间就像一把梳,细水长流地篦清了这些年的阴差阳错,沧浪最后拢起的便只是段师徒情分,还有欲望纠葛外的缱绻恋慕。

阿璘是太傅亲手捡回的小狼崽,哪怕被狠咬过一口,他也没有真的恨到想让他死。

如果不是后来封璘强行给自己种下情蛊的话,这些事情,沧浪很早就告诉他了。

满世界淅沥之声渐起渐落,沧浪纵使看不见,仍然极力摸索到封璘的面庞。指尖触去,湿得像雨,热得又仿佛眼泪肆流。

“那封信其实没有写完,你想不想知道后半篇的内容?”

封璘不吭声,沧浪便知他是矛盾的。有些伤疤不去触碰,就算烂到底了也是得过且过。可一旦把话摊开,或许他连心存侥幸的机会都没有了。

沧浪用手指描摹着狼崽的轮廓,这棱角,比几年前更见分明,会伤人,亦会伤己。

他叹了口气。

沧浪与胡静斋的书信往来一向隐蔽,通常遵循阅后即焚的惯例。封璘看到的书信并不完整,只当首辅大人奉劝他莫忘了“逆诗案”的前车之鉴。可实际上,沧浪在给胡静斋的去信中详陈了他欲扶持兖王之事,更直言“复我此身清白者,唯阿璘而已。”所谓的“前车之鉴”,其实是胡静斋在提醒他,莫忘了晓万山牵涉进皇家阴私,最终身败名裂的惨痛教训。

“千顷不忘万山之死的前后因由,当引以为戒。余生则倾我所有,谨意护持小徒荣登凤阙,此心甚笃,至死弥坚。”

沧浪咬字清晰,仿佛雨珠敲在漆夜里的湖面,寂静放大了涟漪划开的声音。他们栖身的三角形空间很有限,小到动一下都会把棱棱落石往伤口里再推深几寸;可当此时,封璘却觉得他身在的世界很旷远,一方天地都是那人的温语俨然,成全了他的极乐无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