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妻宝[重生](269)

作者:拆字不闻 阅读记录

顾芙这一听那还得了,立马道:“你且在这照看宋郞,我回府去叫常给母亲诊脉的大夫来……”

宋正清面上略作犹豫:“这怕是不好吧?若是被伯母知晓你我之事……”

顾芙安抚他:“没事的,宋郞必是要高中之人,只要宋郞有了功名在身,便是母亲晓得了,也不会再阻拦你我二人。”

宋正清又咳了两下,轻声说:“那你回府小心,不要急。”

顾芙嘴上应着,可脚下却风风火火就出了院子,往顾府去了。

一旁,文竹看顾芙离开,这才一个激灵,凑到宋正清面前小心翼翼道:“少爷,您找的那些书,小的给您换来了。”

宋正清淡淡“嗯”了一句,又冷漠地看了文竹一眼:“这些书的事,绝对不许外传。”

文竹使劲点头,可点完不由又有些犹豫地问:“少爷,这些书,当真是从那位手里流出来的?整整一百两一本,若里头的内容都是假的,咱们可就是亏大了!”

宋正清哼笑一声,得意道:“要不是少爷我有门路确定这些东西就是从那位手里流出来的,能叫你这般铤而走险?”

文竹低头,忍不住害怕说:“那位这么做,要是被发现了怎么办?”

宋正清眯眼道:“若是只顾忌被发现就胆小如鼠地放弃这一步登天的好机会,那恐怕这人也成不了什么大事,况且……那位是个什么身份?万事只有上头的人顶着呢。”

文竹想想也是,附和说:“少爷说的对,想来此回,您定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了!”

宋正清似是也想到了那个场面,嘴角翘起,整个人都沉浸在得意中无法自拔。

像是宋正清这般得意相仿的考子,松松散散错落在京都整整有十几人,他们中间有的是家道中落,也有考了几十年才得以中举,相仿之处大抵都是没有多少背景势力,又极好掌控之人。

而故意将考题散给他们的幕后之人,其心思可窥见一斑。

与此同时,静王府中,谢临手折一封书信送燃在烛台之上,他身后站着的是身穿粗布青衣,面容极为普通的一名男子,身份是王府隐卫之一,不常在人前出现。

青灰袅袅,谢临吹落灰烬,头也不回地淡淡道:“豫王的小动作不必多管,只记下那些书生的身份跟籍贯,待到会试之后,再做决断。”

青衣男子低头称是,之后又将一些京中世家门阀的变故一一道来。

待两人从书房中谈完话出来,天色已然渐晚,谢临现行一步去到正院陪媳妇儿用膳,只留王有全引着青衣隐卫从侧门离开。

“天要变了。”离开王府前,青衣隐卫侧过脸,沉静道。

王有全一愣,微微笑起来,毫无意外说:“这京城平静了那么些年,也是时候该动上一动了,不过且不管如何,咱们只管听从殿下行事便是,不需作它想。”

“公公说的没错。”

青衣隐卫点点头,与王有全抱拳一拜,转身便消失在巷口处。

作者有话要说:

顾芙:顾子修妹妹,白意小姑子

白意:何氏嫡子

第113章

十月初,陆续进京赶考的举子便已纷纷涌入京都,京城里各大酒楼馆院都尽数住满了各地举人,坊市四周的平民巷中也不乏些许因家世良好而购置宅院的富贵学生。

今年的主考官乃是以晋元帝钦点的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副都御史四位从旁督查,同考官二十余位,皆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其中,文渊阁大学士张北林乃是中立派系的保皇党,并不在诸位皇子之间有多余倾向,晋元帝用起人来自然格外放心。

但随着科举考试的到来,晋元帝对自己几个儿子的态度却发生了不多不少的变化。其中以太子为最,自从宁氏所出的第二位皇后故去,皇帝对太子的态度便一度冷淡许多,在兼国与朝政之上,晋元帝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事情更多地交给豫王与静王来做,并十分避讳太子插手。

但许是小宁皇后薨逝几月,晋元帝也逐渐从对宁家的厌恶中走了出来,最近几日再看太子憔悴消瘦非常,便又起了恻隐之心,一个心软之下,又下旨将此次科举的监察任务交由太子负责,副都御使从旁协助。

一众朝臣中过半都是墙头草,先前觉得太子谢昭失势,有意往豫王或是静王身边靠拢的人各自心中都陡然一震,再次变作了观望之态,并隐隐有托举储君的意思在。

而随着风向一转,豫王与静王两人先前门庭有多热闹,如今便就有了许多清冷。

谢渠虽心知朝中各个都是老油条,但没想到各种落差竟如此之大,自然是气愤异常,只咬牙冷笑着将那些见风使舵的一一记上名册,想着待他问鼎九五之日,便是这些人的提头来见之时。

上一篇:佛系大佬 下一篇:我那吃不饱的丈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