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全家都是反派,我怂了吗(124)

作者:参苏饮 阅读记录

刘家娘子迎出门来,她身后跟着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人手里提着一只水桶,五个团子见了,都把手上的鱼往桶里扔去。

“楚娘子,吴县令吩咐我,让我给您打下手,您需要我做什么,只管说一声就成。”刘家娘子殷勤道。

楚兰枝见天色已晚,就不和她客气了,“嫂子会杀鱼吗?”

刘家娘子笑了,“我生在河边长在河边,别说杀鱼,下网捕鱼我都会。”

“那就麻烦嫂子把这些鲤鱼宰杀干净,”楚兰枝扫了眼不大的厨房,怕活动不开手脚,她问了声:“嫂子,我能把你的锅碗瓢盆都搬到院子里来吗?”

刘家娘子笑说着,“楚娘子,你就算把我的茅草房拆了,我都乐意。”

楚兰枝开始安排人头干活了,“苏世卿,把屋里的方桌搬出来,清玄和宋易,把墙角的砖扛过来,给我搭一个灶台,我要架一口大锅,年年和岁岁,你们在水井边上把螺刷干净,把菜叶给我洗了。“

五个团子得了令,麻溜地干起了活来。

楚兰枝巡视了一遍院子,看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不经意间抬头,望见了十丈开外的一处水榭,临架于湖潭之上,那里四周围上了重重帘幔,看不出里面有没有人。

“那是什么地方?“她忍不住问了车夫。

车夫望向了那一处水榭,“那里有一个平台,可以眺望整个东湖,我家公子原来想请卫大人上去小酌几杯,不知为何变卦,那周边站了许多知府的衙役,想必是来了什么大人物。“

楚兰枝听听罢了,转身去找了刘家娘子,想问她家里头还有没有豆腐。

------------

第90章 :太子殿下:殷辞

卫殊和吴善上到水榭台,被拦在了门口。

带刀侍卫进到看台上禀报道:“太子殿下,卫大人有事求见。”

太子殷辞负手站在看台上,遥望着水波浩淼的东湖,闻言转过身来,他身上一袭乌金色锦袍,端的是玉树临风之姿,长发高束,戴之予玉冠,眉目英朗,微拧起目光时,自有一股威严让人心生惧意。

“宣他进来。”

卫殊走到看台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平身,“殷辞坐到了玫瑰椅上,他端起了茶水,轻轻地拨了拨茶盖道:“卫卿,许久未见,听人说你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闲适日子,不妨说来听听。”

卫殊苦笑道:“微臣不过是乡野里的一个教书先生,日日为了五斗米发愁,哪来的什么闲适日子。”

“谁说你有三分好,你就给谁吐出七分苦来,”殷辞抿了口茶水笑道:“卫卿,既是如此,那给你一个官职,你做不做?”

卫殊低敛了神情,谨言道:“殿下,这得看是谁给微臣派的官,派了个何官。”

殷辞是个左撇子,他放下茶盏,习惯性地把茶盖搁在了左侧的托盘上,“幽州同知一职如何?”

这是当初宋承恩许诺给他的官职。

卫殊不知道太子是否知晓此事,更不知他此次为何来寻自己,心思百转千回间,只能见机行事,“殿下,这是不是您的旨意?“

殷辞摇了摇头,“是誉王向父皇请旨授予你的官职,卫卿是不可多得的贤才,此事上倒是我疏忽了。“

“既是誉王的好意,微臣是万万不能受。“卫殊直言,躬身行了个大礼。

“卫卿不愿授官,那此事就暂且不议,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只是时候未到而已,”殷辞思量了半晌,方才说道:“原想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次宋承恩回京,看样子是不会举报王氏一党,怕是这个黄雀我们是做不成了。“

湖上翻起了风浪,吹动着水榭台上的帘幔纷飞起舞,除了风声,一时间无人言语。

太子不可能无故借道到东湖。

卫殊能想到的,就是他在试探自己,一试忠诚,二试深浅,要么重用,要么废用,若他不能站在太子这边把王氏一党给灭了,他便是一颗弃子。

以太子做事的一贯风格,他斩草必除根,宁愿废掉他这个人,也不可能把他留给誉王。

卫殊眼前只有这一条路,他别无选择。

“以微臣看,此事未必不可挽回。“

殷辞听了这话来了兴致,声音都爽朗了几分,“卫卿说说看,我洗耳恭听。“

“微臣不敢欺瞒于殿下,宋承恩此次南下与臣交谈甚欢,他曾多次与微臣长谈,话语中确有拉拢之意,此次派官同知一职便是他结交的诚意,微臣深知他是誉王的人,不敢允诺下来。”

这节骨眼上,卫殊不破不立。

想必太子对他起疑,多半都是云釉在中间传了话,宋承恩与他有着撇不清的关系,与其等着太子追问,不如他如实禀报,至少还有回旋的余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