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全家都是反派,我怂了吗(319)

作者:参苏饮 阅读记录

“这没有之事,谈何见谅。”路明山回礼道。

一行人在伙房里转了一圈,从大锅大灶中间穿了出来。

“军营里的一日三餐,大多是粟米、馒头和锅盔,有时候为了改善伙食,会炖一大锅羊肉汤,让将士们就着热汤吃饭,将士们一个个地乐得跟过年一样。”

楚兰枝看着营帐外的数九寒天,想着这么冷的天,这些个半大的将士们就吃些干粮粗食,怎么撑得住?

周围都是山,放眼看去全是光秃秃的树杈,能找到什么吃食。

“北境附近有没有什么大的江河湖泊?“

路明山寻思地想了想,“三公里外就有个万顷的吴淞湖,不过那里气温低,湖面上结了三尺的厚冰,人烟罕至,很少有人会去往那里。”

楚兰枝问了他,“你们就没想过凿冰捞鱼上来?”

路明山愣住了神情,“卫夫人,冰冻三尺的湖里,还能有鱼不被冻死?”

年年深究地蹙起了眉头,说道了他几句,“哪能处处都冻了三尺,总有些薄的地方,冻它个一尺两尺的,万一就能找着鱼来呢?”

“何况,冻鱼也是鱼,找到就是赚到,拿回来照样可以烤来吃。”钱清玄也在那吹起了牛来。

楚兰枝看着这三个不学无术的人,嫌弃地说,“没事就学着苏世卿,找几本书出来看看,听你们说话,我的脸都掉光了。”

------------

第229章 :凿冰捕鱼,大获丰收

楚兰枝这鱼说钓就钓。

她领着十几个伙房的壮劳力,驱车去往了吴淞湖,一路上路明山的嘴都在说个不停。

“北境之外常有突厥、胡匪到此烧杀抢掠,又地处荒凉,林木森茂,瘴气特别重,很少有人会来这里。”

“若不是戍卫营守住了三处关隘,抵抗了突厥外侵,下官也不敢贸然带夫人过来。”

“夫人,不管凿冰钓没钓上鱼,天黑之前我们就得驱车离开这里,不然我没法向将军交代。”

楚兰枝了然地颔首,“这么说,这个吴淞湖不曾有人撒网捕过鱼?”

路明山回道:“未曾。”

“师娘,这次要是找到了万顷湖的鱼群,”钱清玄从袖笼里掏出了玉制算盘,嘴上碎碎地念道:

“要是按1公顷相当于15亩地算,一亩地粗产1千斤鱼,十人分两尾鱼,十万人就是两万尾鱼,算它个四万斤,3公顷湖面下的鱼,足够将士们吃上一天。”

他手指翻飞地拨响着算盘,越算越兴奋,“师娘,这万顷湖里要是真有这么多鱼,足够将士们吃上半年了!”

年年就没听过哪个湖里能有这么多的鱼,“串串,你有没有算错?”

“我何时算错过账目,就这个数,还是保守估摸出来的。”

“那这回我们赚大发了。”

楚兰枝听得愉悦,但也不会盲目乐观,“先找到鱼群再说。”

吴淞湖的水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万顷冰面,一眼望不到头,寒风朔朔地席卷而来,冷得人骨头都打颤。

年年和钱清玄躲在车厢里打摆子,迟迟地不肯下到冰湖上,楚兰枝将两床被褥扔到他俩身上,“裹棉被下去,干活就不冷了。”

她将身上的被子裹紧,下了马车,北风呼啸地搜刮过来,她赶忙转过身子,背对了寒风倒步向前走,那风劲大得时刻都能把她掀飞吹走!

难怪没人在这里凿冰捕鱼,冰面没凿开,人都得冻成冰雕。

“夫人回车上等着,等我们凿开了冰面再让你下来。”路明山扯着大嗓门冲她喊道。

“我选好开凿的冰面,就回车上去。”

楚兰枝向着日头正晒的冰面走去,她挑了处深水区,仔细地趴在冰面上往里瞧,隐约看见冰层藏有气泡,她朝路明山喊了一声,“凿这里,使劲地往里砸。”

路明山得令,叫了十几个壮劳力过来,抡着铁锄就往冰面上凿。

楚兰枝回到车厢,一边烘着炭火烤手,一边将肉糜掺进稀水面团里,做成鱼饵,等会儿撒进湖里引鱼群过来。

年年和钱清玄为了能上到车里烤火,变着法子地偷懒,铁锄没抡几下,就拢着被子跑回来报信,顺道伸手在炭盆上烤火。

“师娘,冰面凿开一尺宽,深约两尺,看得见冰下的湖水了。”

“娘,伙夫长问鱼饵备好了没有?”年年跳上了马车,缩到炭盆边上取暖,浑身激灵地抖了抖。

楚兰枝见他俩冻得蹲在车板上,一个劲地吸溜着清涕,不经笑了他们,“那几个抡铁锄凿冰的,哪一个不是汗流浃背,但凡你俩不耍滑头,使点劲凿冰,能冻出清涕来?”

“娘,我身子骨弱,出汗后吹风,会感冒的。”

“师娘,我不能在这里累倒了,回去还得烤鱼,我得保留几分体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