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全家都是反派,我怂了吗(324)

作者:参苏饮 阅读记录

“楚娘子,我念旧情,”太子伸手接着檐下的落雨,湿哒哒地淋湿了掌心,“对你,我一直有着第一眼的欢喜,就冲这点,你可以静观朝势动荡,什么时候做墙头草都可以,哪怕卫殊沦为阶下囚时再来找我,我都允你。”

楚兰枝的眉头跳了跳,很是不解,“太子何须如此?”

太子转身过来,字字真切地告诉她,“卫殊要了你四年,我就要你的后半生。”

——

楚兰枝不能再深想下去。

太子当初说这话的语气如此笃定,好似谋划好了一切,他断定自己会登基,断定她最后会走投无路,终是选择和他在一起。

她不知道太子的这份笃定从何而来,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份笃定,才让她如此地惶恐不安。

脑子里一并闪过在清和寺里求签的情形。

——

她当时摇了一支上签,找方丈求解。

老方丈年事已高,他捻着发白的胡须,慈笑地接过那支竹签,“夫人,求什么?”

她当着老夫人的面,直言不讳地道:“求子。”

老方丈拆解了那支签道:“夫人是福泽深厚之人,可逆天改命,然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种因必有果,乱其天道轮回,必将招致反噬,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望夫人审慎行之。”

后来岁岁和刘念初先后走了过来,她们手上都摇到了一支上上签,老方丈依着竹签看了过来,她记得岁岁将签子递了出去,“方丈,我求功名。”

“此乃上上好签,小娘子所求即所得,然这支签红过了头,徒惹是非,不得已之时,切记破血方能消灾。”方丈将竹签递了回去。

刘念初将竹签递给了方丈,“我也求功名。”

“这也是支上上好签,”方丈的目光逡巡在俩个小娘子之间,他看破不说破地道,“既定的命格已改,避过了祸事,福运自会消减,殊途同归,最终也会落得圆满。”

——

什么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什么是徒惹是非,不得已之时,破血方能消灾?

什么又是既定的命格已改,避过了祸事,福运自会消减,殊途同归?

楚兰枝在浑浑噩噩的思绪里,掺透了一线天机,太子如此笃定他能登基,那他必定设有埋伏,而方丈所言的福祸相倚、破血消灾,原书的殊死之战必定会出现,那么伏兵在哪?

只有一个可能,周泰恒使诈,他的十余万守卫军并未战死,而是作为伏兵,潜藏了起来!

------------

第233章 :激烈争吵

太子手下的幽州军控制了京师的城防,自从消息传来,卫殊就领着一众将领在大营帐里议事,从午后一直到深夜,营帐里只见人进,很少见人走出来。

夜已深沉,北风从草原上呼啸而过,鼓动着旌旗猎猎作响。

楚兰枝怀里拢着个暖手炉,对着营帐门口坐着,她迟迟地等不到卫殊回来,不敢睡,也全无一点睡意。

卫殊裹挟着一身寒意从外面进来,对上她惊起的目光,很是意外,“娘子这么晚了还不睡,等我?”

楚兰枝看着他从铁锅里舀了半桶热水,挑了张长凳坐下,脱去鞋袜,坐在那里泡脚,目光依依地看了过来。

“郎君,誉王至今下落不明,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

“蔺甲驻扎在北境守城,戍卫营分出骑军、步军和战车团,分别由方显、宋嘉佑和苏世卿领队,全部急行军地赶往京师。“

许是水热,卫殊抬脚晾凉了水温,又把脚泡进了桶里。

“娘子,明日蔺乙会领着五千步兵,护送你们回临安城,在那里等我,平定了京师的叛乱后,我再去临安寻你们娘仨儿。“

殊途同归。

原书里,太子就是在卫殊击退突厥,领兵回朝的途中,将他围剿于滁水,全歼而亡。

楚兰枝藏于广袖下的手指紧紧地攒了起来,她不能让他毫无防备地回京师,无论如何都要拦下这一场祸事。

“郎君,若我说这是太子的局中局,你回去会中了他的埋伏,你还会急着回京师吗?“

卫殊不明所以地向她望了过来。

“太子的心机深不可测,当年你投靠到他身边,一路跟着他过来,自是知晓他的手段。“

“单是青坊的运作,就为他敛尽了大量的钱财,光靠遍布在州郡驿站里的细作,他就在各大州府布下了天网,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会把三十万大军交到周泰恒的手上,任其如此糟践?“

“那可是他夺取皇权的王牌军,怎么会在突厥入侵后节节败退,无一胜仗,死伤十余万人?倘若一开始就是个阴谋,你会不会细思极恐?“

“娘子,你多虑了,”卫殊抬脚晾干了水,用布巾擦干净,套鞋走到她面前,抚着她的头说,“突厥的装甲骑兵机动性强,又配备了箭弩毒矢,正面交战,戍卫营不一定能赢,你家郎君镇守了四月的城池,在他们补给不足的前提下,才趁机搏杀出一条生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