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全家都是反派,我怂了吗(337)

作者:参苏饮 阅读记录

两方角力,战事即发,朝廷当即派出信使前来和卫殊讲和,许太傅被请出山,当之不让地成了议和使者,他推辞不就,这个重担自然便落到了许隽身上。

不少御史觉得许隽资历尚浅,不堪如此大任,这时便传出许隽和卫府千金定亲的消息,许隽的太傅嫡孙和卫府准女婿的身份摆在那里,朝堂上一时间再无人反对。

许隽孤身一人一马,从城门口策马前来,到了戍卫营驻扎的营地里,他勒停战马,朝守卫喊话道:“翰林院作郎许隽,奉朝廷之命前来和卫将军商议国事,速去通禀将军。”

守卫不敢怠慢,立即跑去大帐里通禀将军,片刻后速速折返回来,搜查验身后,领着许隽前去面见将军。

许隽进入营帐,率先行礼道,“见过卫将军。”

“内侄不必多礼,坐,”卫殊从案桌后面走出来,坐到太师椅上,拿起茶盏拨了拨茶水,“你祖父和父亲可还安好?”

许隽回了话,“祖父退下高位后,闲居在府里伺弄些花花草草,身体还算硬朗,家父被困在京师不得出城,很是郁闷寡欢。”

卫殊闻言笑了笑,“你回去告诉他,他随时可以出城,戍卫营不会阻拦。”

“如今朝野动荡,我也不放心他在外面晃悠,朝廷派我来求和,不知卫将军打算围困京师到何日方休?”

卫殊没接他的话茬,转而问道:“你可知誉王下落?”

许隽低敛了声息道:“据我所知,誉王一切安好。”

俩人对视了一眼,彼此领会了对方的意思后,静默须臾,卫殊把话都抛了出来:

“太子卖国,挟持皇上,挑起内战,构陷忠良,理应被废,若皇上拟旨任命誉王监国,戍卫营便会救驾于廷前,万死不辞。不然这仗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他交代道:“出师得有名,回去你就往上这么一说,御史怎么骂随他们去。”

许隽直言,“太子恐不会束手就擒。”

“没了幽州军驻守城门,太子还有何底气不从?”卫殊冷然说道。

俩人说话就跟打太极似地,深一言暗一语的,怎么隐晦怎么说,偏偏他们都听懂了。

不追问缘由,只处理事情,各自把手头上的问题解决了,天大的难事都会迎刃而解。

俩人行事作风极其相似,说话办事一点都不费劲。

“卫将军有办法的话,何日何时起事?”

“十五日戌时,会攻破第一个城门,若能同时换下皇宫的亲卫,控制内庭局势,再由皇上拟旨让誉王监国,这事便可了结。”

许隽不再迟疑,他起身告退,“将军的意思,我会在朝堂上告知百官,此事由朝廷定夺,我即刻回去复命。”

卫殊叫来了门口的守卫,“送许大人出营。”

守卫应喝:“是,将军。”

许隽将话传回朝堂,以太子为首的朝臣群情激愤,纷纷痛斥卫殊这个叛乱贼子起兵造反,意图谋取皇位,人人得而诛之,此时两军对阵,不得不战。

卫殊按计划行事。

他早在五年前,在借调幽州军攻打黎石山的叛军时,就在幽州军里埋伏了二十个细作,如今暗地里接线对头,攻打东城门,靠着“里应外合”的策略,不到两个时辰,歼灭城防守卫七千人,活捉士兵一万余人,速速拿下了一个城门。

誉王在许隽的护卫下,领着一众亲卫及各地驻军杀进宫中,一路攻破层层宫门,在子夜拿下了所有侍卫,掌控了宫中的局势。

卫殊攻破四大城门后,命方显领兵包围了东宫,他亲自率人搜遍了整个宫殿,没发现太子殷辞的身影,审问内侍官后得知,太子在攻城之际,连夜乘船逃出了京师。

黎明破晓,百官上朝,皇上时隔数月后再次亲临朝堂,颁发了一道懿旨,太子谋权篡位,倒行逆施,肆恶虐众,为天下苍生所不容,废黜殷辞的太子之位,即日起追捕回京师,命誉王监国,统管朝中一切事务。

至此誉王得势,太子的党羽被彻底地清肃剿杀,以卫殊为首的临安派系一跃成为了朝中新贵,一时间风光无限,深受百官推崇赞颂。

方显在东宫搜查太子去向的线索时,寻到了一幅画,呈递给了卫殊。

“这画从哪里找出来的?”卫殊望着画中人,抬起一眼,目光清凌凌地扫了过来。

方显头皮发紧地说着,“启禀将军,属下在太子寝宫的书柜暗层里找到了这副画。”

“除你之外,还有谁看过这副画?”

方显跪在地上,伏低了身子道,“只属下一人看过此画,觉出画有异样,便呈给了将军。属下该死。”

“除此之外,还找到什么线索?”

“属下查明了太子乘船逃亡的路线,他一路南下去往了骊山行宫,属下沿途派兵追捕而去,命张廉领兵包围了骊山,誓必要活捉了太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