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有良田三千亩(1024)

作者:唐初八 阅读记录

由此可见,在吃喝拉撒用这一块,张家人一年到头都用不上什么钱。如果兑换成现代的货币,按照一两银子五千块钱来算。四两银子,就是两万块钱。

一家有三个人干活,纯收入两万块,平均下来一个人差不多七千!并且吃、喝、住、用等等费用,全部不需要家里头额外支出。两万块,完全就是纯收入、零开销。

这个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虽说不是什么富裕家庭,但只要坚持几年,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田地,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更别提,张全就是钱庄的掌舵人。工钱这一块,完全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即便他给他的老母亲和小儿子每个月都安排半两的工钱,让他们得闲的时候,在钱庄里做做样子干点杂活,也不会有人有意见。远在锦州城的宗母和宗余,自然也不会为这种小事儿费心。

即便后来张萧娶了儿媳妇,也同样可以让他儿媳妇在钱庄里拿一份工钱。如此,简简单单的,每个月不就又多了一二两的进项吗?

偏偏,这点小钱,张家人看不上啊。

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支出大,每个月挣上几两银子,根本就不够!

可事实上,张家人的开支,真的大吗?

第791章 :说到底,不过是贪心罢了

在吃喝拉撒睡都不需要花钱的情况下,他们家唯一需要花钱的地方,恐怕就是小儿子读书了。

古代人读书确实费钱,这一点儿许六月知道。

但再费钱,也不至于一个月要花掉好几两的银子吧?使得张家供完一个儿子读书后,就再也没有银钱可存。

看看莫千邛就知道了。

人家不也是一直在读书吗?难不成,莫里正还能每个月拿出几两银子给莫千邛不成?

说到底,还是张家人贪心。

张家的小儿子读书,铁定是花不了太多钱的。即便什么都往最好的算!学院要最好的,笔墨纸砚也不能差。那么一年平摊下来,二两银子也到顶了。

如此,还剩下二两呢?

剩下的那二两,即便只拿一两出来存,那么三两年的功夫在附近的村子买块地,买个小院子,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就算真如张全所说,想买好的田地,砌好的房子,那也顶多是多存几年的银钱而已。

什么银钱所剩无几?购买田地和房子无望?都是假的。

事实上,不过是他们每日跟银钱打交道,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白花花的银子出,却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故而,起了邪念罢了。

所谓的苦日子,恐怕也是在跟沧州城的那些富贵人家相比吧?

看着人家随随便便去酒楼打尖儿,点菜喝酒都不带眨眼的。又或者,看着别人浑身上下绫罗绸缎,自己却只是个帮人管钱的,心里不平衡罢了。

想要跟那些富贵老爷比较,一个月四两的进项自然是不够的。

要知道,人家好酒楼里的一道菜,都得七八两了。即便是越州城的冯家客栈,也得二三两呢。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看不清自己的身份,一昧要跟不同世界的人相较,确实容易走歪路。

而这最开始走歪路的人,从目前来看,恐怕是张萧,而不是张全。

张全看起来,要比张萧聪明、沉稳。要他带头去做这种冒险的事儿,即便他有心,也没那个胆子。

张萧就不一样了。

他从最开始接待宗余跟许六月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再加上账簿上的账目,也都是张萧在做。所以许六月推测,这一切都是张萧先拱起来的。

张全之所以把罪揽下,除了他知晓了张萧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后来也参与其中外,更多的,是想护住张萧的名声和前程吧。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不管是张全也好,张萧也罢。许六月该拿回来的,一分都不会少。

……

没有了掌柜的‘万隆钱庄’,依旧还要开下去。

在还没物色到新掌柜之前,许六月暂时将钱庄交到了阿旺的手里。

她看过阿旺记的账,清晰明了,字迹清秀。也曾问过阿旺,是否读过书?阿旺说,曾读过几年。后来家里头生了变故,就没再读了。

想起阿旺在擦柜台时,那对待客人的热情劲儿,以及后来的种种大胆行为,许六月觉得他很不错。

反正暂时也不会离开沧州城,就先让阿旺来试试吧。若他可以担得起重任,自然是好。如果不行,再物色旁人也不迟。

当然了。

对于阿旺这个小伙子,许六月和宗余都挺看好的。

虽然年纪轻,还有历练的空间。可恰巧,这也是上升的空间。

有些人啊,平时看着不起眼。但到了关键的时候,给了他机遇再稍稍给些压力,他的能力立即就能显现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