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有良田三千亩(1068)

作者:唐初八 阅读记录

因此,在听到许六月提出的条件后,张全立即就点头应下了,压根不带思考的。生怕许六月会反悔,他还主动要求跟许六月签下一份协议,证明他再不欠宗家,再不欠钱庄半文钱!

对于这种协议,许六月自然是乐意签的。

当然了,协议里头除了写明双方再无银钱拖欠外,还写明了张家一家人,再不能踏入沧州地界半步。一旦张家人失言,不按照协议里的条款来办,那么钱庄这头有权追回剩余的六千两银子,以及这六千两银子所产生的所有利息。

协议签下后,张全一家人便离开了钱庄。

在钱庄门口,他深吸了一口气,大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至于往后的事儿,许六月就没再盯着了。

只听下头的人说,张家人离开钱庄时,身上不仅没有半个铜板,就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离开沧州的盘缠,还是卖衣裳以及卖掉小儿子的一些书才凑齐的。

一家人往北边的方向去了。

去了哪?倒没人知晓。

……

解决完张家的事儿后,许六月便彻底投入到了茶楼、酱料铺、以及钱庄当中。

阿旺和阿千两个人年纪虽然小,但做事儿还挺不错的。踏实中带有几分随机应变的机灵劲儿,在这段日子以来,把钱庄打理得不错。

许六月想着用生不如用熟,便让宗余抽出时间来,亲自教着阿旺和阿千一些本领。至此,沧州城的钱庄,就交给阿旺和阿千了。

前者当了掌柜,成为沧州城内年纪最轻的掌柜。后者则当了管事儿,在阿旺之下,替阿旺分担着一些大小事务。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

茶楼和酱料铺那头,都先后开业了。

由于一栋商铺有两家店,所以在牌匾上,许六月稍稍做得特别了一些。

一共三块牌匾,像春联一样挂着。

左边的竖牌匾,写着‘年年有余酱料铺分号’。在‘年年有余酱料铺分号’的后头,还写了四个较小的字儿——请上三楼。

右边的竖牌匾,写着‘太和茶楼’,而‘太和茶楼’后头,则也用了较小的字体,写上了‘沧州分号’四个字儿。

横着的牌匾呢?就更简单了。

龙飞凤舞写了‘万隆’二字儿,象征着这都是‘万隆钱庄’的产业。

由于张家父子做的那些事儿,使得茶楼在开业之前,就已经被传开了。再加上即将开业时,许六月又命人在城中发了不少的‘传单’。因此,开业那一日,茶楼倒是热闹得很。

不仅最开始帮着一起宣传的公子哥儿带着家人和朋友来了,就连许六月所住的客栈的掌柜,也过来捧场。

一开始,大家伙儿都是抱着凑个热闹的心态,过来瞧茶楼的热闹。可后来,当他们闻到茶楼里传出来的香味时,便有些忍不住了。特别是看到每一个从里头出来的人,都吃得极其满足,更是跺了跺脚,挤到里头去排队。

由此,‘太和茶楼’的名气儿,也渐渐在沧州城传开。

楼上的酱料铺虽说没有茶楼那么好的生意,但它是属于厚积薄发的,一时急不来。

等到茶楼的生意稳定下来时,只要楼下的伙计随口提上一两句,楼上的生意便会有人关照。而一旦有人关照了酱料铺,就不怕酱料铺没有回头客。

钱庄这边,许六月原本是不打算那么着急搞什么‘贷款’业务的。可后来看到阿旺和阿千都上手极快,宗余‘摇号’叫来的人,也都陆续赶到了沧州城。于是,便趁着这次机会,又把‘贷款’的业务给阿旺和阿千讲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阿旺和阿千年纪虽轻,但接受新鲜事务的能力强,胆子也大。许六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两个小伙子眼睛泛光,连忙点头,表示这块业务能做,更表明了自己一定要将钱庄打理好的决心。

许六月见两个小伙子有信心,就把买田买地的想法也说了一下。

当然了。

这个买田买地,可不能买村子里的田地。而是得买沧州城外,离城里比较近的田地。

买村子里?那还投资个毛线球啊!

阿旺和阿千对许六月的想法十分赞成,满腔热血。

因此,许六月和宗余又多留了一些日子,在一旁盯着他们。

直到确认阿旺和阿千能力足够,并且茶楼和酱料铺那头的运营逐渐步上了正轨,这才收拾了东西,打算启程去彭州。

离开沧州城的头一天,许六月看着默默收拾行李的南婶,心中颇有所动。

想起她闺女还是个不错的姑娘,便从空间里拿出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还有十两碎银子,一起装到了一个小荷包里,递给了南婶。

道:“你随我离开后,除了包吃包住和每年的年节礼外,一个月的工钱是一两银子。荷包里有六十两,算是你五年的工钱。离开沧州之前,去看一看你闺女和外孙女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