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有良田三千亩(227)

作者:唐初八 阅读记录

钱庄掌柜彻底投降。

是的。

谁让锦州城里,有两个钱庄呢?

这两个钱庄都攀比了几十年了,谁都不服输,都说自己的是锦州城第一大钱庄。

眼瞧着银子就要入库了,哪里还有送给别人的道理?

不就是五十斤精米吗?送得起!

钱庄掌柜生怕许六月反悔,当众便让伙计去装了五十斤精米出来。

然后,这才开始清点起银子的数额。

四百五十两。

其中,有还有部分的小额银票。

钱庄掌柜将那些小额的银票收了,另外给许六月换了专属于她的银票。

四张一百两的,五张十两的。

并且跟许六月签订了临存的协议,利息从次日开始计算。

古代的钱庄跟现代的银行虽相似,但到底还是有不同的。

就拿银票来说吧。

光是银票,就分为两种。

其中一种,是通用的银票。

这种银票,是你拿银子过来,就能给你换的,有点类似于现代的纸币。

它不仅可以在市面上流通。

若你换银子的钱庄,在全国都有分号的话。

那么你拿着这种银票,便能在任何一家分号里,换取银子。

也能在任何一个有这家钱庄分号的城里,流通。

不过这种银票,只能和银子做为换取。

你给钱庄一百两银子,钱庄给你一百两的银票。

彼此之间的交易,完全是为了方便你我他。没有任何利息和手续费的产生。

另外一种呢,则是私人银票。

就像许六月手里拿的这种。

每一张银票上,不仅有独特的编码,还有钱庄的印章和许六月的名字儿。

这种银票是只有选择了存钱的客人,才有资格拿到手。

虽说临存呢,可随时支取,也可流通。似乎跟第一种全国通用的银票,并没什么区别。

可事实上,它相当于一个人的存折。

编号代表着许六月在钱庄里的私人账簿。

账簿里,清楚记载着许六月何时,与何人交易,存下了多少银子。

一旦有人拿着许六月的私人银票来取银子,那么钱庄就会立即按照编号,来寻到许六月的私人账簿。

从账簿中,减掉来人支取的数额。

不管是谁来支取银子,都得签字画押,才能将银子拿走。

钱庄会将收回来的银票夹在账簿中。

方便彼此对账。

这种银票呢,能算利息,可以挣钱,也有专属感。

但偏偏有一点,是十分不方便的。

它,不可以全国流通,仅限当地支取。

第180章 :有钱再去浪

也就是说,不管许六月存银子的这家钱庄,有多少分号。

银子但凡归入了临存和长存的类别里,开始赚取利息了。

那么以后拿银子,就只能认准当前这一家钱庄。

因为交通不发达的缘故,即便是开遍了全国的钱庄,也不可能做到信息实时更新。

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力支出,还有信息延误所造成的麻烦和损失。

所以,选了用银子来赚取利息的人,就必须得舍去一部分的便利性。

想来,这也是为何古代的钱庄,能给出那么高的利息的原因吧?

许六月正是缺钱的时候,所以银票能不能全国流通,她并不在意。

毕竟,她现在才算是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古代生活呢。

暂时不会离开锦州城,去往别的地方。

呃……

更准确来说,她也走不起啊!

谁不想浪一浪,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这都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儿。

可口袋空空,经济条件不允许嘛。

等以后赚更多银子了,需要离开锦州城去别的地方玩耍或者定居时,再将手中的银票换成全国流通的那种咯。

钱生钱,才是王道!

所有的手续齐全后,许六月便扛着她的五十斤精米走了。

钱庄掌柜看着许六月小小的身子,竟能直接单手将五十斤的精米,甩到那单薄的肩膀上。

顿时惊大了嘴巴。

哎哟娘呀,这丫头非同寻常!非同寻常啊!

好在五十斤的精米我是送给她了!

若是我再小气巴扎一会儿,指不定她能给我来个过肩摔呢。

许六月出了钱庄,便径直离开了南市。

因为城门在门市那头,所以要想回家,就必须得经过北市。

由于是第一次来锦州城,故而,在离开前,许六月还特地绕到了西市看了看。

西市,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锦州城的书院,以及百年书香门第,文人骚客,还有各种与读书有关的商铺,都开在这里。

路过书肆时,许六月还进去看了看。

发现里头有一本厚厚的书,叫《千字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