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有良田三千亩(524)

作者:唐初八 阅读记录

周琛这一招,显然是抓到了沈清儿的‘命脉’!就像是直接在沈清儿的脖子上,架起了一把刀子。沈清儿心里再不愿意,也只有点头答应的份。

那两个丫鬟来呢,也不是空手来的。

一辆马车,装得满满当当。

里头不仅有适合沈清儿的衣裳、鞋子,还有新的被褥、枕头。

除此以外,这精米和白面,以及各式各样能保存的肉类、果子、小零嘴,也是不少。

瞧着那阵势。

呵。

得住不久呢?

如此……

这莫家不仅仅要准备出一间屋子给沈清儿住,还得多余准备一间,给周琛送来的那两个丫鬟。

仅仅只是一天的功夫。

原本冷冷清清的莫家,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周琛送来的那两个丫鬟,不仅精明能干,还极其懂事儿。不会因为自己是周家的下人,伺候的是沈清儿,就在万福村端架子。

反而,她们的眼里有活。

这做饭烧水,扫地洗衣,什么都干。

即便是砍柴的活,都会跟里正抢。

一时之间,倒让里正不太适应了。觉得这家里头,自己才是客人。

沈清儿也是活泼乖巧。

刚刚踏入莫家的院子,第一眼瞧见里正时,就伯伯长,伯伯短的喊起来了。对这第一次见面的长辈,那是丝毫没有陌生感。

里正见自家女儿好不容易又有了一个朋友,心里头高兴极了。故而,对沈清儿的到来,也很是欢迎。

只是没想到……

这丫头才来了一会儿,便反客为主了。

整得里正这是哪哪都不自在。

为了避嫌,也为了让自己轻松一些。自从沈清儿几个人入住了他家后,他便出门了。

趁着大家伙儿做饭的功夫,开始挨家挨户去帮许六月问田地的事儿。

万福村不大。

从村头到村尾,地形是长方形的。

村头的大榕树进来,是一条又直又长的黄泥路。黄泥路两旁,是一座又一座院子。

有些院子是黄泥垒起来的,有些院子是石砖砌起来的。还有些院子,压根就是木头配茅草。

院子跟院子之间的距离,或远,或近。

远一些的,就像工作室和其他邻居的距离一样。中间隔着好几亩地,好几座山的距离。不过这种间距比较大的院子,一般都在村尾那头。

越是接近村尾,院子的间隔就越大。

近的呢,就像许家和林家。中间隔着两三米,隔壁嗓门大一点的话,也是能听得见动静的。

万福村一共有百来户人家吧!

所以从村头到村尾,也就百来座院子。

黄泥路左边院子的后头呢,大多数是山。虽说也会有田地,可还是高高矮矮的山居多。右边院子的后头呢,是一大片的田野。

当然,还有一条贯穿了几个村子的河坝。

许六月的工作室,已经是万福村最后的一座院子了。

也就是说……

村头往前推,到独角山这里,是一个界线。村后往后退,也就再推个两座山的距离,又是一个界线。

村头到村尾中间的地方,是万福村的。再往前或往后,那就是别人的地盘了。

由此可见,万福村的面积,着实不大。

所以田地这东西,早在万福村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划分得干干净净了。

别瞧着万福村只有百来户的人家。

可每一户人家的人口,都不少啊!

就说说那人神共愤的许家吧!

在还没有分家之前,一家上下不也有十来口的人吗?还有林家!

方翠花的婆婆,加上她丈夫,再加上她和三个儿子,整整六口人。就这六口人,还是属于家庭人口简单的呢。

哦,对了。

她家还要娶儿媳妇的!等儿媳妇进了门,不就是七口人了吗?再生几个孩子,那又是十几口人了。

万福村的田地,早在一开始划分时,就是按照人口来的。随着世世代代的发展,村子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每户人家家里的田地,也只会越来越紧张。

若需要买地建房子,或者买山,村子里还是有的。毕竟有些院子之间的间隔,确实很大。中间空出来的土地,再建上一座两座院子,也还宽敞。

只要里正和村子里那几个老人同意了,再将卖地卖山的银子,用在村子里。那么想要买几座山,几块土地,都不成问题。

可要是买田来种东西,着实是有些难的。

民以食为天,农夫以下地为生。

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进项,都靠着家里头的地。

如果连田地都卖了,那他们以后的日子,该如何过啊?

现如今里正一进屋,就说明了来意。这多少,让村民们有些抗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