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有良田三千亩(634)

作者:唐初八 阅读记录

车夫钱收得便宜不说,就连车夫因公事耽搁在外,要带一床被褥随身跟着,都得缴纳所谓的名声受损金。

“哎哟,这包子真不错!”

马奎连续吃了两碗米饭后,又吃起了许六月等人留给他的包子。

许是因为众人随和,又许是因为话匣子已经打开了。现在的马奎,不再像方才那般拘束。

而是一边吃着包子,一边笑呵呵道:“自从我到马车行做车夫后,就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饭菜和包子了。今夜能饱餐一顿,还得多谢小姐哩!”

“莫说这些客套话。”

许六月给自己倒了一杯温水,便道:“什么谢不谢的?你今日不也帮了我们吗?若是换了别的车夫,恐怕早就躲得远远的,哪里又会像你这般尽心尽力?”

说罢,许六月又想起了马奎的家人,问:“对了!我方才听你说,你家中还有老母亲和妻儿。她们见你终日如此忙活,还得风餐露宿,一定很心疼吧?”

“咳!在外头谋生路,家里人肯定是心疼的。再怎么说啊,我老娘就我一个儿子,我媳妇儿跟我,感情也很是要好哩。”

马奎说到此,黝黑的脸上竟还能隐约看到一些暗红:“不过啊,她们都不知道我在做车夫。

我一年也就回家一趟两趟,还是给雇主赶路时,经过家里头的方向,就顺道回去看上一眼,送点家用回去。

家里头的人都以为,我现在还在旧东家那里谋生呢。”

说罢,马奎又叹了口气,道:“哎!也没必要告诉她们。她们要是知道我时常得在外头过夜,指不定要担心成什么样儿。

我家老大和老二都已经出嫁了,平常在夫家的日子,也不大好过。若还因为我的事情闹了心,岂不是更难熬?

我家老三啊,现在在读书呢,最不能分心了。我娘年纪也大了,我媳妇儿天天就在家绣花,这眼睛一年不如一年。

老四和老幺年纪还小,也帮不上什么忙。当年我出门去旧东家那里谋生时,家里头的人就已经很担心了。就更别提,现在的这份活路咯。”

马奎说完这一番话,又重重咬了一口包子。

眼睛里,充满了对家的思念之情。

“家里头离锦州城远吗?”

许六月很满意马奎的坦诚相待。

毕竟她问出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带着套话的目的。

“嗯……离得不近,但还是在锦州城的管辖之下。”

马奎对许六月问的问题,从无隐瞒:“不过啊,我家的方向在临安县那头,叫桂花村,离县里头还有三十多里的路呢。距离锦州城的话,有近百里的路了。”

万福村隶属清江镇。

清江镇,在临安县和锦州城的中间。不管是距离城里还是县里,都是二十里的路。

而桂花村呢,距离临安县是三十里。所以,离城里,怎么也得有九十里以上。也就是说,相当于五十公里左右。

五十公里对于交通发达的现代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小时的车程。可对于古代,却算得上是出远门了。

有多少人,这一辈子都没去过几次镇上。就更别提,百里之外的地方。

“一百里的路程,确实挺远了。”

许六月没有半点架子,而是跟马奎唠起了家常:“你就没想过,回桂花村附近寻个活路?听说临安县不错,离你家也近些。”

说罢,又道:“或者……把你家人接过来。一家人嘛,还是得在一起才行。”

“咳,我又何尝不想跟家里头的人团圆?”

马奎听了许六月的话,连连摇头:“上回我回家啊,我家老幺都认不出我,把我当坏人了。”

他的语气极其无奈,每一个字儿,都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只是一家团聚,谈何容易?我家虽在村子里,可却连一块地都没有。

家里头吃的粮食,都得花银钱买。就连寻常要吃的叶子菜,还得种在院子里。临安县是不错,但工钱少啊。若是我在县里头干活,那整个家就养不起了!

至于让家里头的人来锦州城,更不可能!就我这点工钱,够干什么啊?租了个房子后,也剩不下多少了。

不比我一个人在城里,吃住有马车行,能省则省。一年到头来存下的银钱,拿回家后,刚好够一家人吃喝。

再加上我媳妇儿的女红不错,在我们那附近几个村啊,她的手艺也是出了名的。闲暇时接些缝缝补补的活,也能挣点银钱给孩子读书。”

言毕,马奎失笑:“罢了罢了!就这样吧。趁着我还能干,就多挣些。等到我儿子能给家里头挣银钱了,我也干不动了,我再回去跟他们团聚也不迟。”

“这生活上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工钱不够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