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养家日常(167)

作者:周忱 阅读记录

给这样的奇女子当赘婿,如今看来好像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了。

沈惊春等沸腾的人群安静了下来,才走到了盖着红绸的匾额下,抓住了垂下来的红绸,扬声道:“沈氏族学自今天开始,正式落成。”

说完,轻轻一拽,露出红绸下的匾额来。

书生们第一时间抬头望去。

这块匾额跟御赐的那块积善之家的匾额相比,只能用质朴两字来形容,整个匾额就是原色刷了清漆,上面用行楷书写了两个字——务本,左下角不仅落了陆祁山三个字,还盖了三个章。

几名书生当即就看的如痴如狂,大赞:“妙啊。”

这个妙不仅指的是陆昀写的妙,这两字运笔圆润灵秀,飘逸中带着几分内敛,带有很明显的博取众长后自成一家的气势和特色。

更是务本这两个字本身妙。

务本二字出自《论语》第二章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本意是讲孝悌,善待父母善待兄长,可现在单拎这两个字出来,想来更有告诫日后在沈氏族学上学的人,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务本务实君子修德更不忘本。

几名书生看着看着视线终于从这两个字移到了匾额的本身,有人不禁咦了一声。

旁边几人被他这声咦弄的一愣,问道:“怎么了?”

那书生抿着嘴又看了一眼匾额,才不确定的道:“这块匾额好像是用降香黄檀做的呀。”

他说完见同窗们一脸懵逼,又解释道:“这降香黄檀还有个别名你们肯定听过,叫做黄花梨,就这块匾额看上去应该是一整块黄花梨雕刻而成,更为难得,只怕没有这个数根本拿不下来。”

他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

这个两指当然不可能是二十两,而是二百两。

不说这几名书生了,就是连站在匾额下的三姓族老们都愣了一下,不由自主的抬头去看头顶上的匾额。

沈族长心中更是掀起了一阵风浪。

别人不知道这匾额是哪来的,他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这分明就是陈淮拿了陆祁山的墨宝回来,然后由沈惊春亲手雕刻而成的。

甚至于动工那天,他还是亲眼看着沈惊春将一段近两尺粗的木头锯开,制成了匾额。

那种木头在沈家上锁的房间里,还有不少,这么一块匾额就值两百两了,那沈惊春锁起来的那些木头又能值多少钱?

作者有话要说:

第64章

平山村沈氏一族沈惊春的名字一时间响彻了整个祁县,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她的事。

前一年种出香甜可口风靡全祁县,重金难求的玉米的人是她;在天花爆发之前,在广教寺发现天花的是她;力挽狂澜研制出可以防天花的奇药的是她;得了朝廷的赏赐后, 不骄不躁出资给族里建族学的还是她。

沈惊春这样的奇女子以一己之力, 带动了整个沈氏一族未嫁姑娘的行情,连其他两姓的姑娘们也变的炙手可热起来。

沈惊春对此什么也不想说,并且觉得很烦。

她是跟陈淮成亲了, 且因陈淮本身就很优秀, 这群上门的媒婆没法昧着良心替人上门挖墙角, 可这些人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她放了豆芽的卖身契,她在沈家就跟二小姐一样的事。

一时间上门替豆芽说亲的媒婆是一茬接一茬。

豆芽这个小丫头,那真的是一片丹心向小姐, 为小姐痴为小姐狂为小姐一句话就能哐哐撞大墙, 更何况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要不是豆芽拼死将她救了出来, 她早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在末世死了一次, 穿越过来又死一次, 鬼知道还有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这可是实打实的救命之恩。

因此媒婆上门没几天, 她就跟方氏商量了将豆芽收为了义女,又将自己的打算跟豆芽说了。

她翻过年来才十四, 亲事的事情根本不用着急, 而且陈淮今年如果能中举, 他们一家肯定是要往京城去的, 来年春闱若是能考中, 不拘是入翰林院还是当个小官或是外放,等那时再给她说亲不迟。

豆芽本就盲目听从沈惊春的话, 又听了她的解释,更加没意见了。

沈惊春这才叫方氏放出了风去,只说自家义女如今年纪还小,暂时不谈婚论嫁,沈家这才清静了下来。

没几天到了五月,温度上来了再加上肥料跟得上,地里的辣椒都长到小腿高了,这时候就要注意整枝打杈,根据辣椒的生长情况摘心、摘叶、疏花疏果。

沈惊春每天往辣椒地里跑,看着嫩嫩的各色辣椒,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不住,偷偷用异能催生了一些辣椒,直接用衣摆兜着扛着锄头回了家。

自从辣椒下种以来,沈惊春几乎每天都在念叨着这辣椒有多好吃,有多香只要吃过的人绝对就再也忘不掉这个味道,是以才一进门,家里人的视线就都到了她衣兜里那堆辣椒上,两个小的更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她屁股后面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