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养家日常(388)

作者:周忱 阅读记录

一个寒窗苦读十几年, 刚刚考中状元的人, 居然被一个不认识的字给拦住了。

沈惊春瞄了一眼:“哦,这是个简体字, 读华……新华字典。”

她往前凑了凑,将字典调了个头,按拼音检索,很快就找到了华字,再翻到指定页数,指着上面那个繁体字道:“你看这里,前面是简体字,后面是繁体字,再后面是释义和词组。”

里面的字相比起第一页的字来说,更加的小,眼神不好的人,甚至要凑的很近才能看清楚写的是什么。

陈淮拿过字典看的很仔细,这一页记录的都是同一个音的字,无论是字典,还是上面的简体字,都让他大为震撼。

若大周真的有这样一部字典,那有的穷人家,即使没钱去学堂,也能在家学会写字。

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越看越着迷。

沈惊秋无语的看了一眼:“这人估计一时半伙回不过神来了。”

沈惊春非常认同的点点头道:“你说的没错,不过哥你真要编字典啊?”

要知道这本新华字典当初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时间多少人力才编出来,又经过数十年不断的修订才有了如今这本。

“首先咱没人手,这编字典之前,首先也要教会人家汉语拼音吧,其次这是古代不是现代,很多字都是繁体字啊,比如这个华字,如果按部首检索,它部首也得变……”

反正要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而且,如果忽然提出这种新型的认字方法,很有可能会被老派思想攻击。

“这都不是问题,你别忘了,咱们是有靠山的,只要大靠山不倒,这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我在想……我搞这个干什么?”

他是个理科生啊,搞搞那些简单实用的小东西不好吗?费这个时间编啥字典啊?当时新中国成立,人手充足的情况下都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要是由他来搞这个字典,那不得搭半辈子进去?

沈惊春被他问的一愣。

这难道不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吗?

沈惊秋叹了口气:“哎,我就是嘴贱随口一提,我也没啥青史留名的大抱负,这要是共产主义新时代,咱编这字典,也算是造福广大文盲了,但这封建等级制度,搞来搞去,还不是为他们老李家做贡献,咱贡献再大,也不能封王,费这时间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没必要。”

沈惊春看了一眼还沉浸在字典里的陈淮,挑眉道:“哥啊,这事你可能真的推脱不掉了。”

陈淮这个人在家里人面前总是一副温和的面目示人,但其实这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辟如编字典这事,假如沈惊秋不愿意干,陈淮表面上不会勉强,但却会时不时就提起这个事来,用句俗话来说,就叫温水煮青蛙。

兄妹两个说着话,陈淮却看字典看的头也不抬,哪怕字典上面很多简体字,也丝毫没影响到他看字典的兴趣。

等到从字典中回过神来,外面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书房里沈家兄妹不见了踪影,书房外面的小院子静悄悄的,唯有远处的院子里有人声传来。

按照京城这边的规矩,家里但凡有人考中进士,几乎都是要摆宴席请客吃饭的,门第越盛的人家,越爱这样做。

陈淮中了状元,本来按照沈惊春的想法也是要请客人上门的,可这两天他却改了主意,不请客了,只今晚请了相熟的人上门来吃顿饭。

他出了门往外走,到花厅时,他大舅哥正在指导两个孩子的功课。

四书五经这些东西他是没什么天份,但算数上,陈淮觉得就是他与老师陆昀加起来,也不是沈惊秋的对手。

这几日他正在教两个孩子一种名为九九乘法表的口诀。

陈淮旁听过一次,确实比现有的一些算法更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只要背会这口诀,在计算上真的是省时省力的多。

客人没来,菜也还没上桌,两个孩子端坐在凳子上,摇头晃脑一脸认真的背着口诀。

陈淮两步迎了上去,笑道:“大哥,那字典的事……”

“什么字典?”

“两个孩子在读什么?”

两道温和的声音几乎同时传了过来。

沈明榆兄妹俩背诵乘法表的声音一下就停了,沈惊秋和陈淮转头望去,便见陆昀程太医和两位并未见过面的陌生老者正站在花厅门口。

因太医院下值比较晚,今天的晚宴时间也定的很迟,所以这个点家里也没人到大门口去接人。

谁也不知道原本要很迟才下班的程太医为什么会这么早就来了,还是跟陆昀一起。

知道有两人他们没见过,一进到花厅里,陆昀便介绍道:“这位是大理寺卿,你们称一句温老,这位是翰林院学士,你们称一声曲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