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养家日常(56)

作者:周忱 阅读记录

“丫头啊,你要是信得过我老头子,这件事不妨交给你正德叔来办,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陈正德在县里开了家杂货铺子,天南地北的东西什么都卖,虽不如酒楼饭店布庄首饰铺子这些来钱快,可因店里东西卖的杂,认识的人也就更多。

虽说本朝兵强马壮,国泰民安,但从祁县去别的州城府城,路上到底太不太平也是两说,再者他们无权无势的,若是在祁县碰到地痞流氓还能找找本地的关系,可要在别的地方碰到找茬的也是个麻烦事。

陈正德是个精明人,此事交给他,他从里面大赚一笔是必然的,可也能省事不少。

沈族长见沈惊春看他,不露声色的点了点头。

陈里正高兴的不行:“我现在就让老四去叫他回来。”

叫人去喊一来一回也要不少时间了,沈惊春干脆跟陈里正告辞回家,沈族长想了想,也没回自家,而是跟着去了沈惊春家里。

以陈正德的精明劲,一回来肯定马不停蹄的跑来找沈惊春的,根本不会再让人来喊她。

沈族长猜的一点没错,午饭刚过,陈里正父子就匆匆跑来了。

陈里正长了一张方正的国字脸,眉眼间距离的很近,板着脸不笑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凶,而陈正德跟他爹长的完全不像,圆乎乎的身材圆乎乎的脸再加上逢人三分笑,一看就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他人未到声音就先到了:“沈叔、大侄女中午好啊。”

沈惊春也笑着朝他打招呼:“正德叔中午好。”

陈正德进了院子,打量了一下新建的房子,视线从书房的明瓦窗上微微停顿了一下:“这房子建的敞亮。”

他在县城开铺子,拖家带口的常年也住在县城,无事的情况下,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但村里的事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知道沈延平这一房被净身出户之后建了房子,只是没想到房子这么好。

几人进了堂屋坐下,有沈族长这个老狐狸在,陈正德也没拐弯抹角:“大侄女,咱两家从老一辈开始关系就一直不错,叔是个实在人,有话就直接说了,这玉米的生意你打算怎么做?”

沈惊春道:“这玉米带皮的摘下来能放几天,我原本想的是找人运一批去别的州县卖,正德叔是个生意人,可有什么建议吗?”

陈正德想了想,问道:“那不知道大侄女这玉米作价几何?”

沈惊春道:“准备卖十五文一只。”

十五文这个价格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来的。

玉米毕竟不像西瓜,西瓜摘下来可以存储很多时间,但玉米不一样,哪怕是冬天,也很快就会干掉。

陈正德点点头:“十五文这个价格适中确实合适,若是我以这个价格将大侄女家的玉米包圆,你觉得如何?”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陈正德连价都不还,显然是有信心能够高价卖出,哪怕是翻俩翻,那也是他自己的本事,沈惊春不会有任何不平衡,反倒是他真的包圆,省了她家许多事。

陈正德听她这么说也咧开嘴笑了。

三两句话间就将这生意定了下来,所有人都高兴的很,当即就用陈淮的笔墨拟了份契书,双方签了名按了指印。

第29章

陈淮这些日子很忙,十天里能有五天不在家,等他回到家,才发现沈惊春以雷霆之势将玉米的生意搞定了。

“这样做也好,大冬天的也省的一趟趟往县里跑了。”

到底是定了亲的,主观感受上就跟以前不同,沈惊春看着他眼下的乌青和说不出的疲惫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

“你也不用这么拼命,能一次考中固然很好,可要是因为念书熬坏了身体,反倒是得不偿失。”

陈淮听出她话里的关心,心头微暖,连昏沉的脑袋都清明了不少,解释道:“这几日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先生去了一趟府城,带回了历年乡试的试题,这段时间正给我们讲题。”

沈惊春无语。

她虽然不是古代人,但多少也看过几本古言小说,对科举有一点了解,乡试那是秀才考举人的考试,他现在连秀才都不是呢,居然就开始看乡试的试题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学霸?

而且这人不是已经从闻道书院退学了吗?怎么还能去听课?

陈淮不知道沈惊春的想法,但看她脸色多少也能猜到一点:“明早正德叔就要来拉玉米,不如我早上跟你们一起去地里掰玉米吧。”

陈正德说要包圆,而包圆的意思就是这几亩地的产出,除了自己用和送人的,不能卖给其他的人,所以在十五文的基础上又许了一成利,这也是签契书的主要原因,亲兄弟明算账,虽然都是一个村的人,但账要算的清清楚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