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郡主竟是状元恩师(158)

作者:来盏扶头酒 阅读记录

感受着务丰帝的雷霆之怒,有司不敢怠慢,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勘察。

这一查不要紧,他们确实查到,会试中存在集体舞弊。多位考中的进士出自大富之家,并无足够学问功底,会试当场竟然是他人替考,做出的文章并非出于己手,自然一被问就露馅。

然而替考手法实在粗糙,以至于其他考生里,不少聪明人看出了不妥,有的反而帮忙遮掩想要混点好处,有的心态失衡导致殿试表现失常。

总之这一届新科进士,就没有一个完全无辜、让务丰帝愿意再见一面去判定其才的学子。

替考之人多是怀才不遇的举人、秀才,这下子跟着被罚,春闈成了大大的笑话,考中的、替考的全军覆没,轻则革名,重则下狱。

问题来了,会试进场查验何其严苛,皇上一向重视,不断调整优化,已经形成了多道关卡,怎么会让明显并非本人的考生入场呢?

顺藤摸瓜,礼部尚书跑不了干系,只有他能安插指挥下面层层的官员和老吏共谋作案。

这样一扯就扯出一大串,礼部上下,几乎在牢狱中全聚。

眼看就要荣休归老的礼部尚书,一世为官清名毁于一旦,他先是承认自己收受了贿赂,以替考为手段安排富商家子弟中举。

皇上却不信他这个谨慎一辈子的臣子胆大妄为至此。毕竟礼部尚书在位多年,经手的会试没有十回也有八回,一向稳妥,如何会突发奇想借会试捞钱,严令继续审查。

在牢中坚持多日后,礼部尚书终于颤颤巍巍供出了撺掇指使之人,竟然是太子亲舅——曹承恩伯。

原因也简单到可笑,曹承恩伯自认是下一任天子背后之人,即将执掌无上权势,在外面一点都不收敛,自然有人请托朝廷大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官员任免。

曹国舅才不管什么长远大计,只将脑筋动到了会试上。

曹家依仗皇后、太子、四公主这三重幌子调动资源,对着礼部尚书使劲,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一样都不少。

恰好务丰帝开年就生病,数月不理朝政,礼部尚书求告无门,一时判断错了形势,想着新君甚于旧君,终于向太子近亲低了头,他们到底将老臣子拉下了水。

更过分的是,打着孝敬太子的名头,贿赂收到的大部分银两流到了曹家,礼部尚书空惹一身骚。

务丰帝看着呈供到自己御案前的调查结论,气到脸黑无言。

此时已经到了五月中旬,端午刚过不久,空气中还若有若无飘着雄黄的气味,务丰帝只觉气急气闷,硬是颤声吩咐下首听命的臣子继续查下去,将曹家查个明白,就又晕倒在龙椅上。

皇上倒下了,有司却坚定地一查到底,将曹家的恶行恶状列明十数条,诸如强抢民田民宅、调戏霸占民妻臣女、随口妄议宗亲皇室等等,一一公告于天下,引发朝野上下对曹家的抗议,并且很快剑指太子,也不过寥寥三个月时间,刚到酷暑七月而已。

其中背地里如何角力,是唾骂曹家的朴素百姓所不可知的,连气怒弹劾曹家的官吏们也只是惊讶于查案同僚的刚直不阿。

其实,云王顾珩联合云州势力和京城旧故暗暗施压,才是搅动这摊浑水的幕后之手,是他们为有司撑腰,力促详查,才推动曹家罪状浮出水面。

到了这一步,后续已经没什么悬念,瘦弱太子被曹后逼迫着,终究现于人前,涕泪交加,到皇上殿前为舅家长跪求情,却打动不了见也不肯见自己儿子一面的父皇。

务丰帝只吩咐内侍给太子传了一句话:“好好想想你姓顾还是姓曹。”

顾采蓟恰在值守,他在殿前荫蔽处,亲眼看到不远处,如同火烤一般的七月烈日下,太子软倒在地,泣不成声,很快被人扶持回太子内宫。

顾采蓟夜里回府,在残月的朦胧月色下,借酒装醉向妹妹顾采薇倾吐心事说,当时他不知怎地想起,当年为自己三哥去向请求搜府的堂兄顾珩,听说也是在这同一个地方跪求皇上,比太子跪的时间长多了,一时间心下滋味难言。

太子出马都无济于事,曾经的三皇子党更是无人出声,京城众人眼睁睁看着曹家被抄家夺爵,曹国舅和他的三个儿子被判斩首示众,其余男丁入狱,女眷罚没掖庭。

曹后被幽禁起来,任何人都见不到。曹贵人悄然泯灭在后宫,查无此人。

至于紧邻的中秋大节,是由柳妃出面主持宫宴的,众命妇再不敢如同正月觐见曹后一样私下嚼舌,个个比鹌鹑都乖顺,一口一个「柳妃娘娘」「淑妃娘娘」,说穿了,怕的正是必将崛起的云王。

也就是诚王太妃带着长媳、幼女一同赴宴,一家子都仪态万千、落落大方,与柳妃言笑晏晏,被众人瞩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