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郡主竟是状元恩师(77)

作者:来盏扶头酒 阅读记录

名师高徒,教学相长,柳庭璋面上不动声色,静静坐在那里等着开考,然而少年热血心气,心底早就翻腾无数念头,他想着,自己这次焉有不考中之理?

柳庭璋回忆起自己三日前,从息县出发来到云州州府准备应考。他婉拒了父母要陪同的意见,自己毕竟游历来过不止一次。

多次出门将柳庭璋锻炼出来了,他再不畏惧路途和生熟地方,与三年前初见卫小姑娘的那次孟州之行,判若两人。

他熟门熟路,投宿在考场附近客栈里,日常就是温书,终于等到了今日赴考。

第48章

就在今晨离开客栈前,卫夫子还给柳庭璋写来鼓励言语:

【吾徒学识已足,必能考中,放宽心好好答卷即可。夫子等你明晚,出了考场之后的音信。】

柳庭璋将卫夫子这字字句句都记在心间,努力安抚鼓噪跳动的心脏,终于睁开双眼,神色平静下来,静静等待。

随着兵丁查验完最后一位考生,放他进门,然后合力将沉重的两扇大门闭合,他们这群考生就与外界暂时隔绝了。

接着,考场里一串锣响,兵丁开始巡逻,嘴里喊着肃静,赶各考生回去相应格子间。

之后,每排头尾站好兵丁,一一报说,本排考生已备考完毕。

正堂里走出本州府台和学官,每人说了几句勉励之语,强调了考场纪律,府台提高声量喊道,务丰二十三年,云州乡试开考。自有每排兵丁将这话从头到尾跟喊一遍。

所有考生都正襟危坐,提起精神,待几路学官分别领着巡考吏员,逐排发放试卷。

柳庭璋也不例外,低声快速谢过发卷老吏,双手恭敬接过薄薄的这张题目。

各州的乡试题目虽是自拟,但是每次秋帷开考事前,都要拟出三四个来,报到京城礼部去备审。

举人考试,是从四书五经中抽取观点形成题目,任由考生阐释,每次都脱不了这个大致圈圈。

不过,礼部离天子更近,对于朝中动态把握更准,因此多加一道礼部审核的程序。

近些年来,因为立太子之事,皇上日渐固执,与朝臣多有不愉,直至两年多前,忽然废除先任诚王二子信为庶人,可视作皇上极为不满的信号,不过连带着信的父王猝死,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紧接着,在务丰二十一年七月的一次大朝议上,听罢礼部关于先任诚王七七四十九日葬礼的情况报告后,皇上语带哽咽地说:“幼弟比朕年幼,却先走一步,与父皇天上团聚,朕心甚痛。在幼弟祭日满三年之后,再提立储之事,朕一定给众臣一个交代。”

皇上将立太子之事,一杆子支到了三年之后,务丰二十四年五月底,诚王一系出孝之日。

虽然不懂两者如何关联起来,但是皇上一锤定音,再没有哪个臣子敢在老虎头上拔毛,重提此事,只能暗暗憋着劲儿,就等着明确的那一日,再见真章。

离皇上所说的日子只有一年不到了,这次各州举办秋帷,时机敏感,礼部组织一众官员,严审各地报来的题目。

对于涉及传承、嫡长之类相关的命题,一律抹掉,尽力不要让皇上看到事后各州乡试情况汇总时,有什么联想。

因此,柳庭璋拿到手的题目纸张上,只有短短一行抄书吏员事先端正呆板的字体,写得是:

【语出《论语》,定公有问,一言以兴邦,有诸?请诸生试论之。】

这个题目,其实与柳庭璋很有缘分,他在两年前的息县端午文宴上,名声斐然,正是因为一篇「一言以兴邦」为题的短短习作。

可以说,这是极为平常、普通的一个文章题目,一点儿都不刁钻,可能每个考生在事前都练习过。

等事后,顾采薇从柳庭璋处知晓了题目,心中暗暗点评,就像是现代考试高考语文,万众瞩目,却出题《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那样的小儿科。

也正因如此,每个考生都能下笔,却难以写好、写出新意来。

柳庭璋却胸有成竹,慢条斯理地研磨,不忘心底随意感慨,官府提供的制式砚台和墨条,比他在私塾用的都好,出墨迅速,墨色均匀,对他来说,更是如虎添翼。

——

同日上午,顾采薇在京城诚王府中,心里自然牵挂着学生柳庭璋,今日参加州府乡试,这是他非常重要的科举一步,不知情况如何,自然分了心神,因此正与长嫂诚王妃张氏对话,却神思恍惚,答得文不对题。

两年前,父王骤然仙逝,二哥离府离京,她年幼力微,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

按照礼制,众人要为父王守孝三年。因此诚王一系,在办完葬礼后就紧闭王府正门,主子们个个深居简出,轻易不与人交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