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单冠军对照组[花滑](150)

作者:桃花糖 阅读记录

居然挂她电话?这个人真是……

算了算了,不和此人计较,她先吃饭。

谁知,冰鞋脱到一半,收到一条消息。

正是里教练发来的,一个单独的视频。

吴妤点开,越看越惊讶。

这居然是一个详解4S的三维动作分析视频,以动画模拟的形式将一个标准的4S跳跃从进入到起跳、旋转,再到最后落冰的过程都一一拆分讲解,每个阶段都标注了具体的建议数据,包括起跳的速度、轴心的倾斜角度、各跳跃节点的具体秒数等等。

这是什么?她在网上查找过大量收费和不收费的教程,没有这种东西,何况它并不是一个系列,只是没头没尾的一个4S。

吴妤发过去:“这哪儿来的?”

那边理所当然:“我让人做的。”

吴妤:“有其他的跳吗?”

那边回答得简单:“在做,你先看这个。”

哇哦。

吴妤放下手机,花了好几秒种来消化这个消息。

她太需要这东西了,而在看见这个视频前,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

当初她学1A、1Lz的时候,就是靠找到比较标准的视频,通过反复观看来“拷贝不走样”。只是到了三周跳、四周跳的阶段,跳跃难度和需要兼顾之处大幅增加,这方法不再那么好用了。

可现在4S的动作被拆分得如此详细,犹如庖丁解牛,对她来说大大降低了训练的难度。

虽然这人嘴上说着她要反复大量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但在行动上还是很帮忙的嘛。

她又看了一遍这个视频,高科技,大片,很有科幻未来的感觉。让她简直饭都不想吃了,只想把脱到一半的冰鞋再穿起来,立刻上冰开始新尝试。

冷静,先吃饭。

这个4S视频的出现让吴妤很开心,之后的日子里她也用上了技术辅助手段,使用一些智能穿戴设备来采集自己跳跃时的身体数据。

她甚至还导入这个视频中的各项数据,建立了一个标准跳跃模型。将笔记本电脑直接搬到了冰场上,每尝试一个跳跃,就到电脑屏幕前查看这次跳跃的各项数值与标准模型之间的比对,若有偏差就可以在下一个跳跃中及时进行矫正。

在做了大量的这类练习后,吴妤以惊人的速度提高着4S的成功率。

大约一周之后,她已经完全知道了一个正确的4S应该怎样完成,进入快了或慢了,身体带动旋转的动力是否足够,轴心是否稳定等,她都能第一时间感知到和标准跳跃的偏差。

如果说这样练习有什么弱点,可能就是会让人框定在标准模型中,过于追求完美的跳跃形态,以至于将“瑕疵”跳跃都视为失败。

吴妤知道,真正的高手们都可以随时调整身体的各个部位,挽狂澜于既倒,让一些本会失败的跳跃重新变得成功。

但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以她现在的精力还是专注在形成标准跳跃的肌肉记忆比较好,如果能将这点练好了,本身跳跃的失败率低,也就不用想着各种方法去救了。

她把自己的想法对里教练说了,他回复说她是对的,并且让她不用担心,“适应标准跳法才是挽救各种失败姿态的基础,你只有会跳标准的,才知道如何矫正那些出现误差的跳跃。”

吴妤茅塞顿开,果然是这个道理。

之后的日子里,各种四周跳、三周跳的拆解视频也陆续发了过来。

吴妤信心满满,又恢复了米国站前两周的训练强度,将一切流言蜚语都隔绝在了冰场外。有什么比专注于滑冰更快乐呢?

与此同时,大奖赛第二站、第三站的比赛结果也出来了。

第42章 [V]

本赛季第二站举办的是枫叶站。最后出炉的冠亚季军分别是毛俄的艾琳娜·明加佐娃、日本的宫本美嘉与韩国的崔允淑。

艾琳娜自不用说,不仅双节目有3A,长节目更有4T、4S两个种类的四周,虽然由于本赛季上了三四套,稳定性比上赛季下降不少,但在枫叶站面对一众连3A都没有的对手仍然独孤求败。

宫本美嘉,26岁的日本老将,曾拿过两届全日本锦标赛的金牌,但在世界大赛上毫无斩获。上赛季因伤退出了整个赛季,本赛季回归虽然仍获得了两站的名额,但没能争取到日本站的选站。

本站厉兵秣马,一鸣惊人,是唯一两套节目双CLEAN的选手。

虽然被艾琳娜以远远胜出的基础分值碾压了,但宫本凭借其强项滑行与表演,获得了略高于艾琳娜的表演分,最终摘得银牌。

季军是来自韩国的崔允淑,今年19岁,同样以表演见长。短道速滑世家,家中幺妹,一兄一姐均为韩国短道速滑选手,唯独她是不一样的烟火,从小唯爱花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