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单冠军对照组[花滑](190)

作者:桃花糖 阅读记录

里教练进一步解释了她的解释:“你冰感不好。”他松开了她的手。

冰感这个词吴雨知道。

冰感这种东西与高级跳跃一样,来自于人脑的灵感与控制,与身体长期磨合匹配后形成肌肉记忆。这种东西是无法直接从身体上来继承的。

本身是比较玄乎的东西,有的人生来就是强项,有的人通过长期练习获得,还有人的长期练习了还是没有。

“你速度很快,但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比别人快。因为这是吴雨的技术特点,她从任何的步法或仅靠身体重心的移动都能获得加速度,但是你没有她的冰感。”

里教练两个转三滑开:“你看我。”

接着,吴妤目瞪口呆地看到,里教练滑了一段她的《窈窕淑女》的编排步法。

这套节目原本是俱乐部的裘老师为原主编的,因原主滑行技巧过硬,所以其中含有大量的转三、外勾步、内勾步、括弧步、结环步、捻转步、刀齿步、莫霍克、乔克塔等等,基本是以四级接续步的标准在编排这套步法。

吴妤能做,但每次做下来都会耗费相当大的体力,并且在不少动作上感觉绕脚。她并不以此为困难,反而视为挑战,每次滑到这段都是雄心勃勃。而她游刃有余的大幅度上肢表达和深度沉浸的神态表情,往往能吸引走普通观众的注意力,为她的表现力所感染。

因此,除了专业人士,很少有人能看出来她与原主在滑行上的差异,相反往往会觉得“吴雨”的表现力大有进步。

而现在,里教练在滑《窈窕淑女》的编排步法。他穿着黑色的连帽衫和几乎是棉裤的裤子,在滑一个卖花姑娘的节目,而效果居然很合适。

吴妤目瞪口呆,重点不是那些女性化的柔美的手部姿态,重点是他的滑行节奏。

他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吴妤所熟悉的,她发达的大脑能够一眼辨认出他与她滑行上的细节差异。

相同的步法由不同的人滑来,差异竟是如此巨大,简直像两套不同的编排。

吴妤退后了几步,从较远处来观摩。

她忽然有了一种直觉上的联想,仿佛里教练的身形是一支笔,一支饱蘸墨水的竹管狼毫毛笔,游走在巨大的洁白冰面上。

每一次刹停,每一次转身,都是笔走龙蛇的笔锋,每一个细微的加速度都是运笔时的手势。

她忽然觉得滑冰和书法好像。如果要形容的话,她就像是个小孩一笔一划写得急促又努力,字是那个字,但是丑。而眼前这位,就是正经在写大师级草书了。

放眼望去,顶级的滑行在冰面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大圈小圈的优美弧形,组成了非常漂亮的几何图案。

当里教练将这段编排步法滑完,吴妤冲入了场地。

她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方才里教练滑冰时的模样。复制模式启动,她试图模仿那支毛笔在冰面上的韵律。

里教练没有阻止她,只是在她滑完露出有点挫败的表情后,又推荐给了她一个小游戏。

从冰场的一侧长边,用可以想到的任何方法来加速,获得最大的动力,然后滑向另一边。

能滑多远就滑多远,期间也可以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用各种步法来延长滑行距离,看最终会停在哪里。

只试了一两次,吴妤就爱上了这个游戏。

原本她认为自己极其擅长加速,可居然过不了半场。而某人则欠扁地用一只脚,以极慢的速度从这一侧,通过各种转身、变刃、像荡马路一样溜到了另一个长边,横贯了冰场。

吴妤想学,让他再滑一遍,结果这人喊着腿疼,跑下去脱鞋子了。

吴妤心想你给我等着,马上让你不疼了,陪我在冰上练到天荒地老!

让冰上小公主没想到的是,她原本以为自己是个热衷于跳跃的女子,结果接下来的半个月,她成了滑行狂魔,找回了自己刚穿来一个跳跃都不会时,仅在冰上扭扭扭扭就感受到的纯粹的滑行快乐。

那个横穿冰场的游戏可太好玩了,吴妤把它叫做“裁纸”。

如果能以相对直线的向前滑行走尽量远的距离,就算裁纸成功。若是没走多远就失速了,得靠各种辗转腾挪来试图延长距离,那就是裁纸失败,变成了“剪纸”。

俱乐部的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个游戏。

钟秀媛一度因为裁纸距离最远而受到了全场师弟妹们的尊敬。

在快乐的滑行训练中,几周的时候倏忽而过。

毛俄站的比赛结果缺乏新意,冠军萨沙·库尔尼科娃,亚军纳塔利·塞莱茨妮娃,季军宫本美嘉。

萨沙因一站银牌,一站金牌晋级总决赛。

纳塔利·塞莱茨妮娃一站第四,一站银牌,积22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