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61)

作者:酸茄 阅读记录

赵平安表示很纳闷,他想知道外婆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他舅喜欢他的。

“他待见你才会特意给你捏乌龟,不然他理都不会理你。”

赵平安一脸的无奈:“可是他从没理过我啊!”

李陈氏撇撇嘴,解释道:“他就那样儿,天生的感情淡,有时候一个月都不带说一句话的,天天憋在家砍柴挑水也不是个事儿,要不,我让他给你当个护卫吧!”

赵平安惊道:“护卫?他打架行吗?”

李陈氏耸耸肩,还有些自豪:“光我知道的,没输过!不然你以为闹灾的时候我们娘俩怎么过来的。

再说了,县上有武馆,可以学啊。”

于是,单纯的李程文在两人谋定下就这么被送去了武馆……

而赵平安,已经三周岁了,大太太预备着明年就把他送进书院去读书,四岁的孩子,老这么在家跟着贾教习学些女孩儿的课程也不合适。

他现在已经能认些字,三百千,诗经算学什么的学的也都庞杂的很,还需要一番系统的梳理。

当然,比正常的孩子还是强出许多的。

虽然赵平安个人是觉得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大太太觉得还是得早做准备,便又请了位夫子回家,无非是多花点钱嘛!

大太太是这么想的,县上姜鱼墨他们的书院都是只收那些读过三百千会识字的孩子,入学年龄大多也都在六七岁。

而识字和三百千的教授大多都是在村里或是镇上童生或是秀才的私塾里头学会了的,不然也不能去书院读书。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她送平安去私塾也无妨,不过书院教授的夫子都是秀才及以上的功名,学问自然不同。

平安虽不是她亲生的,却也是看着长大的,她必是要给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不浪费他的天赋。

第三十三章 入学

于是新聘来的老秀才公便负责把赵平安需要去通过入学考试, 中间欠缺的那部分知识给填补上……

尤其是他那笔烂字。

这位老秀才对于字体要求极为严格,以往甚少接触毛笔的平安在此处受到了极大的磋磨。

三百千他早已经会背了,不过也不方便跟老夫子说, 只自己多看看《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和《千家诗》

当然,在课下他也会请教一些功课, 惹得老夫子啧啧称奇,被赵平安拿胎教的借口糊弄过去了, 他总不可能说是过目不忘吧!

太容易露馅儿。

后来他还叫老夫子把四书五经给他预习一遍,不求多会,起码能先大概理解这几本书讲的什么,到了书院再系统的学习。

昭和四年八月, 会聚书院开始新一轮的招生报名, 大太太叫姜鱼林趁着休息的时间给他把名报了。

至于为什么还要兜个圈子不让姜鱼墨去, 那是因为她儿子太不靠谱……

不错,虽然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大太太依旧觉得这孩子性子太跳脱,不够稳重, 她自己也不放心把这事儿交给他办。

所以, 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还是姜鱼林去合适些。

至于姜鱼墨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能说毫无影响, 他根本就不在意他娘是这么看他的。

新生报名处就设在书院门口, 每日无课的夫子会在报名处值守,今日负责值守的便是丙班教授算学的夫子。

门口摆了一桌一椅,在的也只有一人,此时他正捧着一本《易经》顾自在研习。

姜鱼林走上前行了一礼,问安:“夫子安好,学生来报名”

见有人来, 那夫子头也不抬,只放下书本提笔沾墨,问道:“姓名?”

“姜鱼林”

一听这名字,夫子顿了顿笔,姜鱼林的名字他还是听过的,书院的万年第一……

夫子抬头看他,疑惑道:“你不是那个乙班的学生吗?”

姜鱼林恭敬回道:“学生确实是乙班学生,此次是来给弟弟报名的。”

“哦!你弟弟叫什么?”

“赵平安,赵钱孙李的赵,平安康健的平安”

夫子看了他一眼,也没问怎么不是一个姓,人家或许是表弟呢!

“年龄”

“周岁还是虚岁?”

“虚岁”

“那就是五岁”

闻言,夫子又顿了顿,虚岁五岁,那周岁就是四岁多,他好奇问道:“你弟周岁多大了?”

“回夫子,今年七夕刚满四周。”

那就是刚四周多一点,夫子没再多话,心中却颇为不忿。

孩子年纪小,不知天高地厚也就算了,家里大人也没点儿分寸。

真以为他们荟聚书院这么好进的?

夫子淡淡开口:“名字登记好了,八月初九辰时记得带你弟来入院考试。”

“学生明白。”

八月初九那日,姜大太太本想亲自过来,不曾想临时有个账目要核查,抽不开身,她还想着要不要拜托一下老太太或是老太爷送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