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76)

作者:酸茄 阅读记录

饭桌上,姜大爷和姜二爷还提起这陈粮的问题,教导孩子们要节约,瞧着桌上的几个大人心情都不大好,赵平安还插了句嘴。

“我听说粮食可以用来酿酒,咱们倒是可以试试。”

姜大爷摇摇头:“这酒没这么容易酿,都是有配方的再说了,,酒厂都有固定的粮食来源,我跟你二叔都去了。”

赵平安也不觉得失望,接着说道:“那不如做成糖。”

做酒的法子以后他可以实验实验,现在却来不及,还是做成糖合适些。

“粮食怎么能制糖?”

他们只当是孩子异想天开说出的话。

“再说了,糖多金贵,家常吃的都是甘蔗榨的,还要从南边运过来,产量少的很,也就是咱们家孩子多才买的多些。”

姜二爷摇摇头,几个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糖在这时候可是个珍贵物品。

再说了,就是能制糖,这手艺也不是随便就能往外传的。

赵平安知道,甘蔗一般都是生长在热带或者是亚热带地区,他们这顶多能算个温带气候,甘蔗是种不了的,就算种的出来,冬夏温差不大,甜度根本不够,谈何制糖。

种植甘蔗对土壤的肥力,水源是否充足,光照是否足够都有限制,尤其是阳光,也只有在南方那种燥热的环境下才能长成。

不仅如此,甘蔗十分伤地,没错,就是伤地,如果说种小麦耗一分养分,那甘蔗就是三分,最坑的是这玩意儿的生长周期特别长。

近些年南方的甘蔗种植的数量虽然比往年多些,可也多不了太多。

人都快吃不起饭了,还想着吃糖?所以糖价依然高居榜首。

赵平安有些兴奋,好家伙,这时候麦芽糖竟然还没普及,也就是说他发财的机会来了。

糖要怎么制?别人不知道,但这题他会啊!

他可太会了。

小时候他就爱吃麦芽糖,那会儿一到上学放学的时间了,卖糖的老爷爷就支着自行车拿个盆在学校门口守着,盆里装着大半盆的麦芽糖。

色泽赤黄,黏黏糊糊,味道甘甜,还带着股麦香味儿,提前说好要几毛钱的,老爷子就拿两只小棍子这么一搅……

小的时候没钱,只能偶尔吃一次,后来大了手上有钱了,也没有老爷爷卖了,想想真是怀念啊!

后来他还特意在网上搜过教程,嫌麻烦就没做,但是怎么做他知道,他知道的可太清楚了。

赵平安刚想说他在书上看过,后来又一想,这种逆天法子若是有人知道还不得早早报告官府,名扬天下,怎可能写书上让人白白学去……

这不扯淡吗?

于是他只能装着倔强的样子说道:“回头我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家常吃的米饭嚼的久了不也有甜味儿吗?”

话虽说的没错,几个大人却不以为意,总归再卖不出去都要扔,只说了句,“你试吧”。

说动手就动手,他叫阿康去赵家拿了两个细网的筐子,李陈氏编了好多都积压着呢!而后再去店里取了积压的那批小麦和粉碎的玉米。

先是把小麦拿温水泡了,泡了将近一整天才又拿出来放到筐子上,叫阿康每日拿温水淋两回水,等长到四五公分长了连麦带芽切碎,越碎越好,光是生长周期就要持续五到七日。

其实玉米碎或是糯米都成,只不过糯米贵些,他又叫了他姐房里的肉圆过来帮忙烧火,把泡了两三个时辰的玉米碎蒸熟,但也不能太熟,捏着没有硬心就行,摊开晾到摸着还温暖的程度就好。

切碎的小麦芽跟玉米碎拌匀了添点水,在尚有余温的锅上发酵,过个两三个时辰挤出汁液。

他又让肉圆把这些汁液拿去煮了,煮到浓稠的程度就差不多了,等瞧着煮的差不多了就拿筷子沾点糖稀在凉水里试试,不用太硬,不掉就行,最后撒上熟芝麻装盆晾凉便算完事。

时间进度还是太快了,赵平安又拖了几日,还准备了一番说辞,不然可不好蒙混过关。

第四十一章 搅搅糖上线

腊月初十这日晚, 赵平安带着做好的成品上了桌,还让厨房师傅给削了细枝子表演给大家看。

挨个儿的给搅弄,从老太爷到他自己, 当这柔软甘甜的麦芽糖入口一瞬间,便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哪怕是天生不爱糖的姜二爷。

“这糖怎么做出来的?”

老太爷震惊的问他,不光是老太爷, 在场的各位都将目光放在赵平安身上。

赵平安早就打好了腹稿,他表示一开始也没有头绪,琢磨了几日也没有进展,因着此事日想夜想做梦也想。

前几日做梦, 他梦到有个白胡子老头儿指点迷津, 就赶忙拿炭笔记下来, 本来以为是做梦呢,没曾想早上醒来的时候那张纸皱皱巴巴的就在床头摆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