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贵女做谋士(189)

作者:纯良小仙 阅读记录

话音落下,在场三人包括元庆帝,全都将目光聚焦在了纳兰朝的身上,他刚才这番话,还真是语出惊人。可若细想,却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确实能说得通。

首先,废太子一案在当时可谓十分严重,涉案者抄家流放的不在少数,蓝文道被关在诏狱之初不能与外通信,蓝家会害怕实属正常。偏偏这时候,秦王因与废太子走得过近,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不管是出于安全还是出于保密,他都不好直接给蓝家传信;或者他也传了,但蓝家见不到效果就不敢相信更不敢就此放心。

而蓝文道表面上所依附的□□,又皆是自身难保无人可求;至于卢党程党之流,当然不会为一个小小的蓝文道趟进这趟浑水,那么蓝家能求的,就只剩剩余的几位皇子了。雍王虽也与废太子亲近,但他一向处事公正所以未受牵连,恰好在元庆帝面前又能说的上话,蓝家人找到他身上也不算难以理解。

还有他那句戴罪立功,可说的也很多。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蓝文道既是因与废太子有牵扯入狱,想要减轻罪过,那么自然是坦白从宽、交代清楚自己曾经为废太子做的那些事,并提供更多证据戴罪立功的好。

但是如果站在蓝家人的立场上看,这句话很可能就会被解读出别的意思来,因为从蓝家能那么快把秦王和蓝文道通过的信交给韩王来看,他们显然是早知道秦王与蓝文道的这层关系,人处在危险中殿时候会格外的紧张和敏感,纳兰朝这句话很可能被他们理解为另一层意思,即雍王已经知道一切,这是在暗示他们交代出秦王??????

一旦敢把这个证据拿出来,那他们能找到的攀附对象范围就大了,比起语意含蓄、态度不明的雍王,当然是和秦王有仇的韩王更适合他们合作,毕竟,秦王是先对韩王下过手的,如今韩王再站出来回击的可能也比雍王更大,蓝家拿着证据转投韩王也就说得通了!

甚至就连当时秦王与蓝文道的事被揭发时,纳兰朝没有站出来自陈这一出也能理解,毕竟如果真如他所言,他只是提醒了那么一句,确实没必要在那个关口站出来给自己惹麻烦。

综合各层看下来,虽然纳兰朝刚才的话,自曝了他以前没说出过的一件密事,但这个回答简直没有任何漏洞、完美的无懈可击。

元庆帝看着纳兰朝毫无畏惧的坚定坦荡之色,陷入了深思??????

第104章

确如纳兰朝所料,元庆帝已经查到了蓝家在蓝文道入狱之初,曾同纳兰朝有过接触的事,如今纳兰朝坦坦荡荡地把话撂明了,看起来倒真像是问心无愧,但秦王所诉的如果只是这一桩,元庆帝也不会兴师动众把这三人叫到一处来对质了。

秦王本想着,纳兰朝是万不敢承认此事的,这样他就能借此事陈胜追击说出另一件将他打入谷底的隐秘,可惜纳兰朝的狡猾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时是很难把话圆的滴水不漏的,但纳兰朝反应的很快、还很缜密,如此一来,秦王心中不禁犹豫了起来,这个七弟会不会早有准备?自己手里的这张底牌要不要在这时候暴露?

突然,坐在上首的元庆帝开口了:“老七,是什么时候决定与郑氏结亲的?”

“回父皇,是今年的元月末。”

“为何要和郑氏结亲?”

纳兰朝沉默了一下后,答道:“面对强大的敌人,欲要破之,必先分而击之。门阀世族势大根深,儿臣知晓父皇早有打击削弱之意、且一直通过提拔寒门来与之对抗,对于父皇这一决策,儿臣深以为然。

然而,在父皇病重之际,朝臣心思摇摆不定,儿臣一人势孤力弱,实难支撑,只能借力而行。儿臣认为,世族要破,但不能迎头直上,需得借力打力,让士族内部彼此争斗、相互制衡。要做到这一点,除去提拔寒门,还需先从内部分化敌人,这时候就需要找一支大世族来破局,郑氏就是儿臣选定的那柄破局之斧。”

关于元庆帝的这一问,他早就想好了答案,没有敷衍、也没有顾左右而言他,到了这一步必须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获得元庆帝最大程度的谅解。

果然,元庆帝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神色,叹道:“这一步,朕不是没走过,当年选中钱氏就是为的这一点,但结果你们也看到了……”

此话一出,八皇子登时愣了一下,钱氏正是他生母嘉妃的母族即他的外家,虽然他心中也早就有数,但这是元庆帝第一次当着他的面,这么明晃晃地说出纳嘉妃入宫的根由。

元庆帝的后宫,高门世族出身的妃嫔只有四位,分别是韩王生母贤妃、成王生母崔贵妃、雍王生母庄妃以及八皇子的生母嘉妃,但这四位皇妃入宫的具体缘由又各不相同。

上一篇:美好城镇系统 下一篇:帝王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