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爽文老太(155)

作者:七月阿梨 阅读记录

虽然没啥科学根据,但是大溪村的村民们依然乐得不行。

谁不喜欢天降的好预兆呢,再说了这也免了大家伙儿给地里浇水不是?

就是这样啊,大家也忙得很哩,别的不说,大溪村村前村后两百来亩地,全靠大家伙儿用锄头一点一点的锄草,施肥也是担着扁担一勺子一勺子的浇下去,村里的拖拉机也不能施肥除草啊,打农药也不管事,大溪村庄稼田靠着大山,长出来的野草旺着呢,打了药蔫巴两天,等着再去田里一瞧,嘿,这咋又冒出来这么多杂草?

生气也没用,你就是把自个儿气上了天,地里还是杂草丛生。

这不,前头姜大已经喊着村里的壮劳力把草给锄了一遍儿,今个儿还得继续,要想有个夏收有个好收成,就得下大力气。

不勤劳不努力就没有饭吃,这就是乡下庄户人家的生活。

春日里了,大家伙儿在吃食上也没有过年那么大放了,家家户户都是苞谷面和红薯面混在一起,蒸一锅杂面窝窝头,就着咸菜,喝一碗稀薄的米粥,这就是一天的早饭了。

老姜家的日子松快些,姜四在外头跑运输,隔三差五带老母亲带些稀罕的好东西来,挣了钱儿除了平时吃喝嚼用,人情往来的费用,剩下的一份不落全都孝敬老娘。

沈荷就大大方方收下了,用手绢那么一卷儿,就跟自己的小金库一块儿藏好了,等着好大儿结婚要用钱了,就拿出来给孩子结婚用。

早上陈秀英妯娌仨发了面,蒸了锅苞谷面窝窝头,熬的玉米糊糊,切了块脆辣的萝卜疙瘩,窝窝头里头加了切碎的萝卜缨子和打碎的鸡蛋掺在一起,还撒了点盐巴,吃起来又香又有滋味,比吃白面烙饼还香。

一家子吃了早饭,姜大刚拎上铁喇叭,还没吆喝呢,生产队的社员们就三三俩俩扛着锄头扁担的下了地。

如今大溪村的知青,因为上头政策的变化,从原来的二十多个就剩下现在的十来个了,这些知青在乡下生活了两三年,早就没有了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脾气了。

吃了饭,二大娘来了家,老太太姐俩在屋里聊家常,好大儿们问候了老娘,照旧还是下地去。

大队里也是一摊子事儿,姜大跟老支书把工作分了分,就各自忙活去了。

今个儿村里的知青要负责把地里的浇水的地沟子整整,别到时候浇水水都给漏了。

姜大在地头上瞧了瞧,眉头皱了起来,这都几点了,村里的知青咋还拖拖拉拉没来齐,正好张会计拿着大队的上工表过来,俩人就一块儿去了知青点。

知青点这头儿,院子里一片狼藉,也没人收拾。

屋子里的十几个知青刚扛着家伙儿要出门呢,这没精打采的模样,看的人心里直冒火。

知青队长瞥见大队长过来,忙一溜烟小跑过来,点头哈腰的问候。

姜大实在是看不惯他这没骨头的样子,严厉把一群人训了一顿,挥挥手让下地去了。

当然了,这几个知青早上上工迟到,今天的工分是要扣的。

张会计看大队长气闷,就过来宽慰,“队长,这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咱们跟他们一般见识干啥啊。”

姜大往凌乱的院子看了一眼还是很气,“这好好的院子让这帮城里来的家伙儿搞成这样,看着就让人寒心。”

张会计也叹口气,谁说不是呢,这院子还是前头知青来下放那会儿,大队长带着队里的老少爷们一砖一瓦给盖起来的呢,灶台是新盘的,屋子里的炕也是新的,为了让这帮城里来的娃儿住的习惯,屋里的墙还有报纸给糊了,看着干净清爽,虽然比不上城里住的房子,可这也是大家伙儿的一份心意,这帮城里娃不光不领情,如今心意还让人这么糟蹋,谁看了心能好受?

算了,不提了,看现在的这形势啊,这些家伙儿在大溪山也呆不了多长时间了。

姜大自然也知道,再说了大队里还有一堆事儿呢,为了这个气也不知当,遂回了大队。

晌午回了家,吃上了老母亲蒸的荠菜鸡蛋饼,入口香酥,再一嚼还能吃到油炸肉的香味,那满肚子的不痛快立刻不翼而飞了。

家里的荠菜是沈荷跟二大娘一块儿从后山挖回来的,现在家里三个大的都上学了,双胞胎和四丫又小,带着去后山不放心,正好二大娘在家里也闲,两个老姐妹就一起上后山转转,挖些野菜还能锻炼身子,一举两得。

今个儿两个老太太运道挺好,挖了一篮子水嫩的荠菜,还在半道上摘了一小把野葱和野香菜,真是大丰收。

老太太一高兴,就撸起袖子烙了一锅荠菜鸡蛋饼,一家子一顿就给吃完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