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爽文老太(173)

作者:七月阿梨 阅读记录

老太太可不知道好大儿心里想的啥,想着家里的香胰子用光了,挑了四块茉莉花味儿的香胰子,上海蜂花牌的,一块三毛五,三块新毛巾,两斤白糖,一斤红糖。

在售货员的送别声中,母子俩又拐路去了趟副食品店,秤了两斤江米条,一斤蜜三刀,还有家里崽子们最喜欢吃的牛奶糖和橘子糖,江米条也是崽子们的新爱,金灿灿的,表面裹满白糖,咬一口嘎嘣脆,又香又甜。

来了县城少了啥也不能少了肉,姜四掏出肉票,割了两斤肉,另要了两个猪大骨,看豆腐坊的豆腐冒热气,也买了两块。

老太太在前头走,姜四小包扛大包还不忘了搀着老母亲,“娘,东西买齐了,咱回吧?”

“回,县城再好也比不上自个儿家舒坦。”

说是忙乎了一上午,其实现在才十点,早上娘俩走的早,六点钟就从家出发了,骑着自行车来回不到一个半小时。

母子俩到家的时候,刚到晌午,大溪村家家户户都准备烧饭,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坐落在翠野的山坳中,宁静又安详。

沈荷离家也才不过半天功夫,就觉得自个儿好像离开好长时间了,一看到熟悉的小山村,心里那个亲切感就别提了。

不光老太太这么觉的,今个儿一早,老姜家一家子送了老母亲跟小四出了门,一家子干啥都没精打采,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个主心骨儿。

就说陈秀英妯娌仨吧,家里没有干粮了,妯娌仨一个揉面,一个添水,还有一个要在灶膛跟前烧火。

姜大兄弟俩临出门,妯娌仨还在揉面,等到下工回来,这仨当妈的咋还没把今个儿的二合面馒头蒸出来?

姜二放下锄头,往灶房里探头看了一眼,嘿,面盆子里的面团还在,人不见了?

哥俩在家里寻了一圈儿,在老母亲平时最喜欢带的小菜园里找到了妯娌仨。

哥俩就问上了,“不是,你们不蒸馒头在这干啥?”

“唉,娘不在家我们蒸馍馍都没劲儿。”

崽子们也懒懒散散,一个个撑着小下巴坐在板凳上,望着院门等奶奶回来。

行啦,一家子也别在家里等着了,干脆一块儿到村口等着吧。

这不,姜四刚骑着自行车出现在村口竹林小道上,眼尖的蛋娃儿就扯着嗓子喊起来了,“我奶回来了!”

“娘,还真是娘。”

“小四也在呢。”

“嗨,咋买了这么多东西呢?”

一家子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下子精神起来,还没等自行车停稳呢,一群人就巴巴围了上去。

“娘,您累不?儿子背您家去吧?”

“娘,喝水,这是蜂蜜水从家里带来的。”

“奶!”

“奶奶。”小四丫原本让姜二抱着,这会儿看见亲爱的奶奶了,立马扭着小身子抱着老太太不撒手,“四丫可想你啦。”

“还有我,我也想奶奶。”

“切,你咋想啊,刚才我还看见你看小人书呢。”

“我那是想奶奶想的!”

蛋娃儿让大丫怼得直跳脚。

沈荷摸摸四丫的小脑袋,又挨个把崽子们安抚了一边儿,笑呵呵摆手,“没事儿,娘不累也不渴,咱回家吧,回家好说说话。”

“好喽。”

老母亲发话了,好大儿立马带着一大家子往家走。

只留下在原地吹风的姜四:“.........”

不是,大哥二哥你们不觉得忘了些啥东西?

“.........”

一家子说说笑笑,热闹着回家。

老姜家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菜园郁郁葱葱,刚浇了水子,平日烧的柴禾整整齐齐堆在墙边,鸡窝的鸡和鸭窝里的鸭子聚在一块儿咯咯咯嘎嘎嘎叫,家里的木架子上晒着干蘑菇,就是这样一处普通到平凡的农家小院,让老太太一回家就长呼了一口气,连脸上的笑都舒展开来,“还是家里好啊,自在。”

“那是,咱们家多好啊。”

许春秀笑嘻嘻道。

“娘,咱回屋。”

“好。”

婆婆回来了,陈秀英精神焕发,立马围上围裙,提着买回来的肉和豆腐进了灶房,利落的给一家子安排活,“行了,黑娃儿你们几个都别进屋去打扰奶奶了,让奶奶好好休息,咱们做饭了,黑娃儿,蛋娃儿,你俩小子去窝棚里抱几捆柴禾过来,大丫你领着仨小的,去菜园里摘把小青菜,今个儿咱们烧豆腐青菜汤喝。”

许春秀跟吴凤俩都不用大嫂吩咐,一个端面盆儿,一洗手从面缸里舀了两瓢白面,一瓢玉米面儿,已经忙着揉面蒸馍馍了。

陈秀英笑,“你俩反应还挺快。”

“咱娘回来了,不快咋行啊?”

许春秀撸了袖子,麻溜刷好锅,往锅里添了两瓢水,就没管了,从墙角搬了老榆树面板儿过来,妯娌仨就忙开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