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爽文老太(243)

作者:七月阿梨 阅读记录

赵老头点头,也是哈,生娃儿的事儿也不是能催来的,算了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啊。

其实,这是小两口商量好的,生孩子这事儿吧真是不急,一来他俩还年轻,才二十岁出头,正是拼搏的好时候,有了孩子难免分心,现在还不是时候呢。

这事儿老太太也知道,不但知道还十分支持,算起来也就一年的功夫国家就要恢复高考了,接下来就是改革开放,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好时代,不光国家实力蒸蒸日上,就是被十年动荡耽误了考学的学子们也迎来了春天。

她这辈子呢,生活在大溪村这样一处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就挺好。

可是孩子们还年轻,外面世界天高地阔,那样美好的世界值得走出去看看。

老太太不想让孩子们困在这个小山村一生一世。

晌午饭做好了,家里人多,陈秀英妯娌几个备了一桌子菜,一个小葱炒鸡蛋,一个麻油鸡,一个土豆炖肉,另外切了一盘子留油的咸鸭蛋,一锅新蒸好的玉米面窝窝头,摆了满满一桌子。

农家小院满是肉香,崽子们眼巴巴在边上看着,虽然馋,可是没一个去扒拉盘子的,反而自动去打肥皂,洗白白,四丫小手不利索,姐姐们就帮着她洗手,然后给大人送盘子拿筷子,饭桌上扒拉盘子这样没规矩的事儿在老姜家是绝对不允许的,要是让奶奶给逮住了,那可是要挨揍的。

一想起黑爹那大铁巴掌,黑娃儿跟蛋娃儿俩就忍不住一哆嗦。

赵老太看老姜家的孩子这么懂事,爱干净还卫生,就是跟城里的孩子比也不差什么,再次忍不住夸赞,“大妹子,咱家的孩子教育的好,真有规矩啊。”

这年头乡下的大多数孩子都不咋爱干净,吃饭不洗手吧唧嘴,手指甲里黑糊糊的全是泥巴,就这样还爱嗦啦着手指头,想起来都让人摇头。

老太太笑着摆摆手,言语之间带着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都是孩子们懂事儿呢。”

崽子们一听立马骄傲挺起小胸膛,嘿嘿,奶奶说的真对,那臭屁的模样,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第111章

一家子热闹吃了团圆饭,饭后日头正好,儿媳妇们留下拾掇饭桌扫地洗碗。

姜大哥几个忙活家里杂活儿,砍柳条编竹筐啥的,赵老头在边上看着心痒痒,也上手学了,笨手笨脚惹赵老太笑话他。

今天难得太阳挺好,沈荷就跟赵老太一起坐在树荫下一个纳鞋底子,一个卷毛球织毛衣。

眼瞅着天儿又凉了,家里崽子们的毛线衣裤短了半截,老太太就给把旧毛衣毛拆了,准备做几件新的。

赵老太别看是县城来的,闲暇下来跟乡下老太太没啥两样,不是忙家务就是给一家子人纳鞋底子。

这年头大家伙儿过日子都节俭,大都是穿自家纳的鞋。

沈荷从箩筐里拿出个毛线球,跟赵老太一开儿说说以后的打算啥的。

老姜家的鸭蛋生意如火如荼,俩老太太刚打开话匣子,村里就有几家老乡担着鸭蛋来家里送货了。

自从十年动荡结束,县城的管控松了许多,有不少小摊小贩在街上摆摊卖菜啥的,稽查队见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以大家伙儿也不同跟以前一样大晚上摸黑出门了。

这几家都是老姜家的长期鸭蛋“供应商”,送来的鸭蛋个个又大又圆。

陈秀英是家里的大嫂,家里的鸭蛋生意都是她带着几个弟妹忙活的,许春秀跟吴凤负责清点鸭蛋,赵满拿着账本记账,她这个大嫂跟送货来的老乡沟通商量价钱啥的,大家都是一个村子住的,老乡们也都是挑着好的送来,妯娌几个五十个凑一筐,看着凑齐了六个筐,陈秀英心里有数了,冲着赵满点点头。

“满啊,三百个整的,这还有三十个零的,三百三十个多少钱儿?”

赵满提笔在本上记账,顺便心算了下,随口道,“大嫂,总共十六块五。”

许春秀提着算盘来,劈里啪啦算了下,咦了声,“四弟妹算得可真准,就是十六块五呢。”

吴凤笑,“四弟妹有文化,算数好。”

十六块五,陈秀英给老乡结了账。

赵老太语气里满是骄傲,“我家满打小数学就竟考一百分。”

沈荷笑呵呵点头,“这孩子脑子聪明跟小四一样。”

赵老太瞥了眼让女婿哄的眉开眼笑的老头子,也没忍住笑出声儿,“谁说不是呢。”

这个鬼家伙儿平时没少吭老头子。

俩老太对着乐,惹得一家子摸不着头脑。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眼瞅着天儿就要黑了,赵老太老两口也要打道回县城。

姜四借了二大爷家的毛驴车跟赵满一起送丈母娘跟老丈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