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岛当后妈养娃对照组[七零](88)

也没把宝珠可劲使唤,最近都是林颜跟范援朝忙活。两人跑了周边的村子,看老乡们养牛羊,做出搞饲养场的第一个决定——

修建牛棚。

奶牛是寒温带动物,极为怕热。

在这里养奶牛那是违背奶牛生活习性的。骨子里的东西不会变,所以就得在外因上下点功夫。

比如说牛棚的修建。

偌大的琼岛目前本地只有两个奶牛场,牛奶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好,关键是每年还总死牛。

品种、饲养、环境,这些统统都有问题。

典型的失败案例。

林颜从中吸取教训,想到刚来琼岛时那个只睡了半晌就在暴风雨中倒塌的房屋,“咱们可以找几个黎族老乡帮咱们建牛棚。”

那船形屋起码能夏凉,依照这个标准建设的牛棚应该不错。

范援朝眼前一亮,“那咱们去找政委?”

虽说是给林颜打下手,但俩人什么事情都有商有量,并没有上下级关系,说话也十分随意。

敲定主意后两人去找冯政委。

“你倒是一肚子主意。”

林颜全当这是夸奖,“咱们周围没黎族村落,政委你给开个介绍信,我们自己去找老乡就成。”

这事也不麻烦,第六团徐团长所在的农场就有几个职工是黎族人,找他们问一下就成。

有线索还怕找不到人?

“那我去第六团一趟,这样诚意比较足。”

冯政委没意见,“奶牛的事情你们打算怎么办?”

林颜的意思,养奶牛以及鸡鸭鹅,奶牛是为了供应农场里的职工及其子弟喝牛奶,鸡鸭鹅同样道理,吃肉嘛。这些禽类的蛋还是很有营养的,他们可以搞一个大点的饲养场专门来弄这个。

鸡鸭鹅倒是没那么麻烦,只要有蛋能孵化出鸡鸭鹅苗就成。

但牛奶的品种是个大问题。

琼岛现在的奶牛品种都不是很好,产奶量低不说而且牛奶腥味重,喝着味道也不好。

别看林颜啥都没有,她还挺挑剔,压根看不上现在的奶牛源。

但这就跟种橡胶似的,本地饲养的奶牛多少也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如果这里的奶牛都不成,你从外地引进的奶牛能行?

“先把饲养棚修建起来嘛。”牛奶品种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先天条件不足那就后天来补,通过饲养棚来调整一二。

冯政委看她成竹在胸的模样也没再刨根问底,“成,那我跟老徐打个电话,你去那边一趟。”

林颜是个行动派,打算立马过去。

最近同进同出习惯了,范援朝想要跟着一起过去,但是被冯政委喊住了,“小范你留一下,我有些事情要跟你交代。”

冲着范援朝眨了眨眼,林颜借用冯政委的自行车,往第六团那边去。

办公室里,范援朝看着坐在那里的冯政委,多少有些不自在。

“在这边还算适应?”

“啊?”范援朝反应过来连连点头,“挺好的,大家都很有干劲,对我都挺好。”

她挺喜欢这边的生活,能够认识林颜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那就行,有什么问题的话及时跟我说。”冯政委看着这个年轻的女同志,整天跟着林颜跑愣是把自己晒黑了好几层。

不过人家压根不在乎,瞧瞧那双眼睛就知道,打心眼里透着欢喜。

能够苦中作乐却也是不容易。

再加上有何志红做对比,更显得范援朝的可贵之处。

“谢谢政委,我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离开这边办公室,范援朝回头望了眼。

不用说就知道是她妈担心又特意嘱托冯政委对自己特殊照顾,特殊照顾个屁呀,她现在好得很。

年轻的姑娘心里头多少还有些气不过,想了想折到办公室里打电话到首都去。

这是冯政委拨给林颜的办公室,有一部电话能往外打。

范援朝之前也有想过跟家里打电话,但又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落泪,最后还是选择写信往家里去报信。

来到琼岛后第一次跟家里通话,没多大会儿就联系上了她妈范新英。

范新英这边刚开完会,接到女儿电话眼泪没忍住,“你说你好好的书不念,家不待着非要去那边,圆圆,听妈妈的话回来好不好?”

圆圆是范援朝的小名,出生的时候圆滚滚的,加上当时正抗美援朝呢,随母姓取了范援朝的大名后又起了这么个小名。

只不过女大十八变,现在的范援朝再不见幼时圆滚滚的模样。

母亲的话也让范援朝一万个不乐意,“我在这边好着呢,回去后干嘛?被你塞到机关还是去工厂?”

不管哪个这都不是她个人的选择。

“咱去读书不行吗?回头我安排你,你去念书还不成?”她生了五个孩子,就这么一个女儿,又是最小的那个,如今却跟她天南地北,就算一向刚毅的人想到这事也心里头难受的要死。

番茄菜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