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封狼(321)

作者:沅南九思 阅读记录

刘护倒不觉惊讶,“为了赵家。”

“韩元宣了赵长欢入宫,至今未归。”韩灼垂眼,目光落在衣袍上的卷云纹,“我备了一份大礼给他。”

刘护微诧,抬眼望向他,只听他道:“相爷想做的事,我来做,想杀的人也由我来杀,还望相爷一如当初,助我一臂之力。”

“和光,你要做什么?”

韩灼起身,眸色泛冷。

踏出门前,他侧脸道:“相爷当日助我出京时曾说,我母妃于您有恩。”

“相爷只需记住这一点便好。”

刘护看着他的身影,高大挺拔,像极了当年那人,他自以为这些年做的恶已经让他一身热血凉透,却在看到与那人极为相似的身影时,手终是止不住轻轻颤抖。

不是铁石心肠,终究良心未泯。

其实很多时候,秦昉都在想,刘护折了一身傲骨,变成现在模样,两人从当初志同道合,到后来相看两厌,可永明殿前那一脚,倒让他明白几分,有些事本不该是他来做,却又非他不可。

秦昉攥着信笺,指尖抚上那一点未干透的新墨。

人与人的默契总是如此,生在最细微处,平易察觉不得,明明他与刘护是斗了半辈子的死对头,于此刻,他却似有所悟的明了,刘护的道。

不是所有寻求光的人,都会站在光里,有一些人不得不站在暗里,可当你回望他做过的所有事,便会发现,彼此所求皆有相同之处。

他闭上眼睛,指尖一点一点抓紧,揉皱。

所幸,在未晚时,他瞧明白了刘护那颗半是泥泞,半是清明的心。

他从笔架上取下一只笔,蘸了墨,忍着痛意,写了上表的奏书,墨迹未干时,便着人送往御史台去。

秦昉是规矩妥帖的人,这样的人做不来逼上的事,可只有这样的人在,朝臣的心才会在,文人清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凭着几斤骨头撑着整个明靖的铮铮傲骨。

出了刘护的院子,韩灼转头回了明安侯府,沐浴焚香,换了玄墨色华袍,金丝银线绣织成的鹤纹在身侧覆了大半,腰间配长刀,缀着一方白玉。

进宫前,他让人唤了殷非来,微微颔首,开阳递上一物,是韩子清拼死从江南带出来的东西,漕运使的账本,一笔一笔写的清楚,“将这东西,送去给秦大人。”

“还有一本在霓裳手中,你取了,一并送去。”

殷非抿唇,抬眼看向他,最终屈膝跪下,咬牙低声道:“求侯爷救我家姑娘。”

“姑娘,也曾救过侯爷。”

他声音压得低,也深知以恩相挟这事并不地道,可他能如何,那是皇宫,赵家人手伸不进去的地方,而这世上,多的是忘恩负义之辈。

他不能说明安侯是这样的人,却也不敢说明安侯不是这样的人。

殷非抬眼望向他,明安侯本来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到这天下,没必要为了他家姑娘,当真将屠刀悬在正元帝头上,祸及此身,每思及此,他又怎敢信。

姑娘一日不回,便一日是变数。

韩灼看向他,眼里尽是冷光,头也不回的起身出去了。

开阳低低叹了声,抬手扶他起来,“你说这样的话,会伤了侯爷的心。”

“赵晏是信侯爷的,你该信你家姑娘。”

当夜,鼓笙宫一片歌舞升平,各国使臣纷纷献礼,冠盖满座,宾客云集。

酒过三巡,北戎使臣起身,上禀,愿意八座城池迎娶赵家幺女入主王庭。

正元帝微眯着眼,尚未答话时,外间有侍卫匆忙来禀,沈河上前耳语两句,正元帝面色阴沉,当即跌坐回御座。

目光冷冷落在下首韩灼的身上,明安侯眼也没抬,姿态慵懒,酒杯落回桌案,发出细微的碰撞声。

他的大礼。

东西城头上,各有金麟卫十四颗头颅,暗卫十三颗头颅。

第136章

盛宴未完,正元帝起身离席,不多会,又着人宣走了酒席中独酌的明安候,由三皇子殿代为宴客,很快,气氛又恢复如前,管弦丝竹,歌舞不绝。

来引韩灼的,正是黄三,他引着人过了御花园,沿着长长的宫道一直往前,月色朦胧,洒在他身上,落在脚下每一块青砖上。

这条路,他走过。

自月华宫出宫的必行之路,也是当年他唯一的生路。

“陛下,在何处?”

他声音很淡,不辨喜怒,黄三心里却是暗暗一惊,他虽年纪轻,可这宫里多的是见不得人的丑闻,明安候在朝前即便再风光,入了这宫里,看向他眼神却总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意味。

明安候是先太子的遗腹子,却是从宫里走出去的,只这一点,足以让这天下多舌之人揣测万分,更何况还有一个过分貌美的先太子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