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记+番外(599)

作者:妙妙周 阅读记录

她本以为苏问弦会打岔过去,不意苏问弦看了她一眼后就极干脆回答道:“我想的是宁臻睿为人耿直,又无城府,虽嫌暴躁冲动,也是一个选择。”

苏妙真闻言一惊:“可当年在襄阳,你说他没有人主之相。做个领军元帅可以,做治国的皇上却难当大任。”

苏问弦立时道:“但矮子里拔高个,他也算上上之选了,难不成要去扶多病懦弱的庄王吗?”

苏妙真摇头:“我只是,我先前看着,原以为你有,你有那上面的意思。且我想着,就算你没打算,但你精通政事,在地方上历练过,跟钞关盐政军务各要紧处的官员又多有来往,并非长在深宫坐井观天的人,比他们几个是强出许多的,若能,那是最好不过……但这种事我不好问你,只是存在心中。”

苏问弦一怔,许久方道,“我流落民间许久,说难听些,不过是个私生子——”却见苏妙真柳眉一蹙,立时打断:“哥哥,你别这样说自己,你跟那另外几个皇子若有区别,也是你比他们能干聪明,断不在这所谓的私生婚生或是嫡出庶出!”

苏问弦心中一暖,缓缓松开握住她柔荑的左手,没忍住冲动,如数倾吐,“真真,我出身朱家旁支,元末朱、陈、张、宁四姓争夺天下,后来朱家隐姓埋名多年……皇上眼下不知江南朱家的根源,若有朝一日知晓,又见我争夺大位,只怕会忌惮至极。”

见苏妙真闻言一颤,苏问弦慢慢道:“是以我从未想过那个位置,想要出人头地也不过是希望洗刷自己的私生耻辱,而外祖对我也有期望,我自己更不甘心平庸一生。”

*

腊月二十五,乃是万寿佳节。

这日京城处处万头攒涌,张灯结彩。自京城西郊过新街口、西直门乃至紫禁城,几十里的路上设满了高大华丽的各式彩坊,都是由六部三法司、各地督抚及布政使司等官衙搭设。

至于民间自发建造的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灯棚更是不计其数。

明黄缎子制成的字幅上书“万寿无疆”“天子万年”“寿与天齐”,其他长幅标着“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物阜人熙”……挂得满街都是。

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及京中驻军则严密协防,五步一哨十步一岗。

到钦天监择定吉时,九十九挂爆竹鞭响。驻跸关防的上万名军士沉声静气,踏步列队在道旁。随后金甲侍卫打前,上千太监乘后,钟鼓司的供奉随旁吹打奏乐,乾元帝的御辇及后妃们的凤驾浩浩荡荡地从皇道驶出。

车驾出宫,跪在地上的京城百姓们躁动起来,引颈翘首地想要瞻仰天颜,挨挨挤挤地跪爬向前。一声又一声的“皇上万岁万万岁”高亢不绝,在钟鼓司的韶乐奏打下响彻云霄。

顺天府衙的衙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卫兵有上万人,他们手持鞭杖,毫不留情地重重敲打激动向前推进的人群。

先前乾元帝已有旨意,京中六十以上的老人可领肉酒米各两升,此刻见热闹欢庆,再度传令下来:让有司赏赐新钱给沿路跪地迎驾的黎庶们。

好在户部铜政司年前早制了新钱,准备开年流通天下,当即从最近的官仓调出,和礼部主官一同急急送来。

五城兵马司白指挥使在冷风里打了个喷嚏,安排军士们将户部礼部送来的一筐筐新绿铜钱接下,平民百姓们听闻将有赏赐,全都兴高采烈地往前爬挤。

瞅着御驾远离,白指挥使对协助的顺天府尹岳知府道:“这一路撒下来赏钱可不得了,还有先前给京中老人厚赏,咱们皇上着实天恩浩荡,我们做臣民的都是感激涕零不胜欣喜。”

岳知府笑道:“这万寿节备办下来京城及各地花销怕不是得几百万两。如今九边安定,军费大减自不消说,最要紧的是在元辅等人的主持下,将丈田清粮进行得顺顺利利,户部太仓因此又多无数粮食银两,才能办得如此气派。”

第255章

白指挥使笑道:“丈田的事我不懂,但是听闻除了那琉球朝鲜等附属小国来朝贺,鞑靼的答及汗也来朝贡,皇上为此龙颜大悦——鞑靼以前是九边军患的三大部落之一,如今诚心归顺,实在本朝之福。”

两人正感慨间,瞧见主管驻跸关防的裕王领着随从军士下马过来,白指挥使第一个上前,岳知府也紧随其后,过去迎接。

刚寒暄上一两句,就被问起查验焰火棚子灯棚子等事,两人一一作答,回完正准备组织军士下去放赏时。

却听裕王身后的一少年笑道:“灯棚彩坊的防火事宜各位大人也是提前做了准备的,概不会有什么大事,只是皇上忽然有了圣恩让放赏,咱们不可掉以轻心。这内外城里也有几十万人等着,小民一旦争先恐后地来抢钱,只怕要出踩踏事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