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主竟是女装大佬(57)

作者:棠与心 阅读记录

晏振低头看着身上的冕服,一时失笑。卫国公也跟着打趣道:“你们岳婿俩可真有趣,居然都靠衣服认人!”

不等晏振赶人,他匆匆拱了拱手,几步便晃悠走了,自去寻其他人说话。

“想当初你还只是一个小小孩童,身上也有些瘦弱,没想到一转眼,你已经长这么大了!”晏振面带笑意,一手拍在裴承夜的肩头。

却见裴承夜身形分毫不动,晏振见状,继续暗中吐力。

裴承夜微微一晃,转瞬便站稳了。

晏振笑意渐深,心下更为满意:“看来菩提山的山水还算养人,对了,你练过武?”

“父皇请了师傅上山传授,十余年来,不敢懈怠。”

晏振点了点头:“你父皇确实为你操了很多心,既然回来了,有空就进宫多陪陪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承夜明白。”

晏振对裴承夜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又想起妻子的话,有心再试试他,便挑了些兵书上的问题问了。

裴承夜一一答了出来,晏振见此,干脆又问了些军中实务,其中有些问题,从未上过战场的人未必会知道。

不想这些他也答出来了,晏振愈发欣慰,看来义兄这个儿子颇有几分将帅之才,并非是死读兵书的人。

裴承康站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听着,心里对晏振和裴承夜更为佩服。

正聊得兴起,旁边突然有人插了一句:“齐王殿下这是有意接触军中事务?”

裴承夜侧首看去,观其衣冠,来人显然是一位国公,年纪在六旬上下,脸上的皱纹很深,双眼略显浑浊。

郭存尚低声提醒道:“这是昌国公顾鸣。”

顾鸣略略一拱手算是行了礼,又道:“不是老夫看轻殿下,只是殿下自小在菩提山修行,世俗之事恐怕知道得不多。如今下了山,还是先去上书房,跟着先生们读上几年书才好!至于政事军务,何必心急于此?待学有所成,以殿下的身份,自有为陛下分忧解难的时候!”

晏振当即冷下脸来:“昌国公,你管得太多了!”

“就是!我等只不过是和殿下闲聊几句,没想到居然惹来昌国公这么些话!”郭存尚摇了摇头,“昌国公有话直说便是,何必拐着弯说话?”

顾鸣轻笑一声:“二位息怒,顾某不过随口提了个建议,原本也是为了殿下着想。倘若殿下对朝中政事所知不多,便跻身参与其中,顾某明知有不妥之处,却不出言阻止,既是害了殿下,也是误了国事啊!”

第25章

裴承康见他一口一句“所知不多”、“误了国事”, 不由怒极,当即指着他骂道:“哪来的老匹夫,居然敢用这种语气跟我六哥说话?!”

顾鸣负手笑道:“赵王年纪小,口无遮拦, 老夫不想跟你一般计较。”

“你……”

“老八!”裴承夜伸手拦住裴承康, 又看向顾鸣,“昌国公多虑了, 方才叔王只是在考察本王的学问。不过本王长年住在山中, 久闻昌国公之名,今日一见, 倒是有一件小事想要请教国公。”

顾鸣看他年纪尚轻,又是在山寺里长大的, 哪能问得出多高深的问题,便想趁机当一回人师。

“殿下请讲, 顾某自是知无不言。”

“听说顾氏一族自前朝时就是簪缨之族, 深受前朝皇族的信任。”

裴承夜一开口,便将顾鸣的老底掀了出来。

顾鸣瞬间沉下了脸,一言不发,周围众人也是惊讶不已。

裴承夜接着说道:“二十多年前,父皇兵临京师附近, 还是昌国公深明大义,率先打开了京城的城门以迎义师,这段旧事不知本王可有说错?”

顾鸣本是前朝旧臣, 祖上几代人皆为前朝效命, 他年轻时更是娶了前朝公主为妻, 夫妻恩爱多年, 也曾传出一段佳话。

太上皇的人马逼近京城之时, 顾鸣身为前朝的驸马,又是军中将领,未曾迎战便主动向太上皇示好,口称愿意作为内应,协助义师进入京城。

后来的一切都很顺利,顾鸣为此出力不少,本朝建立之后,他因此被封为昌国公,顾氏一族上下也得以保全下来。

顾鸣此举,可以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在世人眼中,也有卖主求荣之嫌。

这些年来,顾鸣不时总能听到有人拿着这段陈年往事来指责他,心中早已波澜不惊。

但他没有想到,当着这么多重臣的面,裴承夜居然也用这件事来下他的脸。

顾鸣冷笑一声问道:“敢问齐王,我投效太上皇,驱逐前朝皇室,以免前朝异族继续为祸中原,我做的这些难道错了吗?”

裴承夜轻笑道:“昌国公何出此言?昌国公身为本朝国公,功劳自是无需本王来评断。本王只是对旧事有些好奇,故有此一问,昌国公若是不想回答,本王收回这一问就是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