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247)

作者:小桂花婆婆 阅读记录

何况科举考试中,乡试本就是最难的一环,可以说,相较于举人,考进士似乎还要容易一些。

所以,自古就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

是以,虽说进士前途远大于举人,可步入进士前的这个举人门槛却不是一般的难迈过去。

全是因为乡试的取中人数没有定数,和院试府试都有规定的录取名额不同,乡试是视情况而定的。

也就是择优录取。

通俗一点就是,乡试不再搞排排坐吃果果这一套,好的挑完了也就结束了,至于那些微次些的,不要!

决不降低标准。

宁缺毋滥。

就比如崔讲学参加的那次乡试,正榜只取中了四十八人。

而前年周青水考得那次,正榜更是只录取了三十八人。

因为考中举人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步入仕途了,日后即使考不中进士,也有了当学官、做知县的机会。

而做官不是懂的四书五经,会诗词歌赋就能行的。

一个合格的官员,首先见识得广,其次对事物要有自己理智地、准确地作出判断和认知的能力 。

有这样的大前提摆着,那么乡试在选才方面自然就更为苛刻了。

考的内容也和院试、府试有了区别,秀才考的是才学,而考举人却是见识为主,才学为辅。

也就是说想成为举人,要学的不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生活中的学问。

这也就解释得通,为什么有好些秀才要出去游学的原因了。

因为到各处走一走,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事物,这样就增加了阅历,阅历增加了见识也就广了。

虽说正榜的录取人数视情况而定,可副榜的人数却是不变的,都是五十人的名额。

虽说副榜算不上举人,但也有一定的待遇,比如上了副榜的学子,就可以直接去有大儒教学的国子监念书。

那里的教学水平,一般的民间小书院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副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同一个人累积上了两次副榜的话,那么这人就有了参加春闱的资格了。

刚刚自己在楼下吃中饭时,就听到很多学子说起了上副榜的事,说法众多,褒贬不一,不过大多人觉得副榜就是鸡肋般的存在。

当时吕志义也问过他的看法,想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回答让应进庆一副惊呆了的样子,周青林就忍不住想笑。

他当时说的是:管他什么榜,干就完了!

真是一不留神就把前世的网络用语给嘣出来了。

好在说到一半,自己就立马反应过来,于是急忙半路刹车,咽下了“奥利给”三个字。

不然人家准以为自己失心疯了。

哈哈哈哈哈。

周青林不知道的是,在不远处的如意客栈里,已经有人在大骂他是失心疯了。

起因还是因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这句诗句。

这几日,这句诗在庆阳府的士子中已经流传开了。

平心而论,这确实是一句好诗,可错就错在,这诗出现的时间不对,更不该出自一名备考乡试的学子口中,这得多狂妄啊。

“听听,你们听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人是想说这次乡试他能扶摇直上的意思吗!”

一名蓝裳学子气呼呼地说道,手里的折扇摇得唰唰响。

“正是,可见此人平日里定也是十分自大,且目中无人惯了的。”有人跟着附和。

“可人家也有狂妄的资本啊,你没听说他是安州府的小三元吗?”

“小三元又怎样,当咱们都没见过似的,陈兄不也是小三元吗,可陈兄哪里会如他这般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啊。”

“哎哟!他这人哪能和陈兄相提并论啊,咱们陈兄虽是小三元,却从来不骄不躁、不矜不伐,说是谦谦君子之范都不为过。”

“对啊,陈兄真可谓是我辈之楷模啊!”

“是呀是呀!陈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此次应试定能一举得中,位列前茅!”

“是啊是啊!陈兄满腹经纶、五车腹笥,此次头榜解元非陈兄莫属啊!”

听到大家的话,那位叫陈兄的学子满心的喜悦差点没压住,幸而他适时用手在大腿上掐了一把,才好险没让自己表露出半分来。

稳了稳激动的心绪,陈时远起身,然后对众人拱手作揖,道:“各位学友谬赞了,陈某才疏学浅,哪里配得上满腹经纶四字,至于那得中解元之话就更不必说了,陈某可不敢妄想啊!”

众人一听,心中感动非常。

有两人甚至都红了眼眶,心道,陈兄真不愧是谦逊君子啊,有五车腹笥之才,可从不见其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哪是那个叫周青林的能比得上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