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467)

作者:小桂花婆婆 阅读记录

最前头的那辆马车上, 坐着黄次辅和张尚书,此时两人正说着刚刚在驿站里吃过的早饭呢。

“真没想到, 那个叫玉米的粮食竟然如此的美味, 口感并不逊于米面。”

张尚书有些意犹未尽,直到此刻, 他才完完全全相信南川县真的不再缺粮食了。

这不,今日一大早,那驿站伙房可是用玉米做出了好多花样的吃食呢。

特别是参了玉米面的馒头,吃起来非常可口,不但嚼着软糯, 还隐隐有股香甜, 可真让人意外啊。

“正是呢, 方才老夫吃着也甚是合口。”

这会儿黄次辅心里想的是,等办完了圣上交代的差事,自己一定要多带些玉米回京城,也好让家中的妻儿,还有小孙孙们尝尝鲜。

对了,还有那红薯,要是吃着也不错的话,他肯定也要带些回去。

坐在后一辆马车里,与二女婿聊着天的周青林,并不知道,此时的黄次辅已经打着连吃带拿的主意了。

马车很快到了新露湾村,村民们一见这么多辆车马进村里来,且赶车马的都是清一色的侍卫来着,不免都有些忐忑,心知来的定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忙都跑去喊里正了。

不多会儿里正和村长就火急火燎的赶过来了。

等看到从车上下来的人里面有他们的知县老爷来着,两人顿时安心了不少。

话说,他们地里的红薯如今都已成熟,突然浩浩荡荡地来了这么一大帮子人,村民们都害怕是哪里来挖现成的大人物呢。

想着他们一群升斗小民,就算借给自己十个胆子,到时也不敢拦着啊,所以能不着急吗。

也别说他们瞎担心,你说祖祖辈辈好几代人在地里刨食,只有今年才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丰收,村民们本来就害怕这是一场梦呢,要是突然来这么一下,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所以害怕是必然的。

你没看这几日田地里来来回回都是看红薯的人啊。

如今一日不在地里转上几十个圈,那都不算出过门。

还有,那地头上搭着的草棚子你没瞧见吗,这可都是担心一睁眼就见不着粮食的人住的,总觉着日日守在边上才能放心。

是以甭跟咱们这些饿怕肚子的人谈无所谓。

咱们可都上着心,可都有所谓着呢。

周青林领着众人直接去了自己位于半山坡的地里。

当初的薯秧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早已遍布了整块土地,蔓枝上的红薯叶在阳光下发着绿油油的光芒。

让周青林诧异的是,侍卫们居然都是自带锄头和镰刀来的,这不,一把把锃光瓦亮的,看着就是崭新的。

本来他就在发愁农具不够使的问题,这下倒是全解决了。

看来老皇帝办事还是挺靠谱的嘛。

周青林哪里会知道,这些锄头可跟景康帝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还是出京之前,江灏催着户部置办的,当时他的原话就是:

“圣上既然让咱们帮着收新粮,那自然要用到锄头和镰刀了,你说咱们这么一百多号人,总不可能都指着人家提供吧?”

张尚书一听,对啊,这南川县穷乡僻壤的,这么多农具哪里拿的出来啊,可别到时耽搁了收粮,于是就划出经费,买买买了。

和昨日抱着看好戏的想法不同,看到侍卫们从马车上拿出一把又一把的锄头,一州七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成了锯嘴的葫芦。

话说,自从昨日知道,那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的两位公子,居然是那莽夫的女婿后,他们就再也不敢多话了。

再加上今日早上在驿站里吃的那顿早饭,让秦知府等人更是心惊了起来。

话说,此时他们的嘴里还留有玉米的余香呢。

为官多年,一州七县自然知道,育出新粮种的功劳,非旁的政绩能相比,他们已经能预见周知县日后的亨通官途了。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硬杠硬的是傻子,为官为宦的能有几个不机灵的。

所以一州七县都非常识时务地收紧了尾巴。

......

牛三和喜子上前给大家做了示范,两人先用镰刀割了红薯藤,然后锄头离根部微远些的位置再挖下去,这样才不会伤到底下的红薯。

见两人不出几下,就从土里挖出一连串圆溜溜的,看着比侍卫们拳头还要大一些的红疙瘩,黄次辅和张尚书赶忙跑了过去。

“红薯红薯,嗯,这名字和实物还挺相配的。”

黄次辅捧在手里仔细看了起来,别说,提着还挺沉手的,他忙喊了那两个管称重的衙役过来,让他们称一称这串红薯的重量。

张汉和吴春生也没含糊,忙把红薯往秤勾上一挂,然后提起秤钮,再打了打秤杆上挂着的秤砣,等看清秤花上标着的斤两后,忙朗声回道:“两斤六两,大人,这串红薯两斤六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