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八零年代搞科研(37)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为此, 顾校长还给佘小果颁了个特别奖学金, 因为她的方法和小资料,县一中的英语一项远高于其它兄弟学校, 才能有这么多人进入高考。

7月7日晴,高考第一天。

第一场就有人热晕了,据说是前一晚太紧张, 一直没睡着。下午气温更高了,考场里有了冰场, 用洋盆装着。

那么一盆冰, 对于满满一教室的考生来说是杯水车薪,佘小果有种错觉, 总觉得自己每呼出一口气,就把冰块给“烫”化了一层。佘小果只能在心里默念:心静自然凉……

最终,佘小果选择提前交卷,临考老师很负责地劝她:“这位女同学,你确定不再检查一下?错过了,可能会后悔……”

佘小果很坚定,“谢谢老师,我确定不用了。”

佘小果觉得, 再呆下去,她的脑袋会热成一团浆糊, 她怕再检查下去, 会把对的改成错的。天这么热, 回去休息不香么, 最好再来上两根凉丝丝的冰棒。

走出考场,佘国兵和佘玲都等在外面。

佘小果鼻头发酸,这年头,读高中算大人了,同龄人都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家长并不会像后世那般蹲在考场外守着。她也说了不用小叔和小姑来接,可他们就是不放心。

两人怕给她压力,也不问她考得怎么样。

佘国兵从自行车后的箱子里取出一支绿豆冰棒,佘小果一脸满足地接过,“小叔,我刚才还想,考场里太热了,要是有冰棒就好了,结果一出来,真有冰棒吃。小叔,你就在这卖冰棒吧,也别去其它地儿了,保管你生意好。”

佘国兵和佘玲有些犹豫,“这样会不会让你很没面子?”

佘小是小手一挥,“没事,咱靠劳动赚钱,光荣!”

果真如佘小果所言,热成狗的天之骄子们一看到有冰棒卖,纷纷拥过来要一根,呲溜呲溜吸上了。幸好佘国兵和佘玲两人各带了一箱,否则真不够分的。就算有两箱,也卖了个精光,一支没剩。

两人约好明天要多带点过去。

佘小果抿唇笑,自从天热,小叔和小姑每天都会卖几个小时的冰棒和汽水,小姑用的是她的自行车,小叔则是自己组装的一辆自行车,只花了十块钱,佘国兵为此信心大增。

小姑已经找小叔预定了一辆,不过零件并不那么好配齐,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

佘小果出面,罗科长帮她争取到了去年同样的价格,同样送三成的损耗率,并且罗科长说了,只要这个夏季能销出五万支,还能送辆新三轮车。

佘小果仗着跟罗科长熟,提前领了三轮车,给她爸佘国荣卖冰棒用。

除此之外,自己家的小卖部,小叔、小姑还有几家帮佘小果卖汽水的铺子,佘小果都铺了货。佘国兵朋友多,他又找了几个乡下的朋友去叫卖,每天直接去佘国荣那里拿冰棒就行。就是盼盼和甜甜,她们放假比佘小果早,遇上哪家办喜事,或者哪里赶集,也会去卖冰棒。

每支冰棒佘小果只赚一分,剩下的钱归他们自己,连多送的三成损耗率佘小果也给了他们。

高考的分数还没出来,佘小果已经完成了五万支的任务。这个暑假她也没闲着,她帮李桂云注意了一个“李嫂子”的商标,自此每瓶剁辣椒、小麻辣鱼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对于销售也有了明确的分工,佘国荣负责送到去泠江县的公交车上,由佘国兵去拿货,并送到佘小果已经联系好的那些铺子。

自此,靠着小卖部,靠着“李嫂子”和每年夏天的冰棒,一家人的日子足够小富了。

自从秦归来了一趟绿鹭村,对路上的两个渡口深恶痛绝,他回去跟他爸一唠叨,他爸爸牵头设计,由信用社贷款,已经在准备开始建桥,据说等桥建好,会建个收费站,向过往车辆收过桥费的形式还贷。

如果能有桥,去泠江县城显然要方便很多。

分数还没出来,就得先填志愿,这个时候,估分就显得很重要。

估完前一天,龚靖轩的信来了,他总是那么善解人意,佘小果都没要求,他就帮她找到了B市各个学校的情部,特别点出了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每个学校的位置,大小,老师的师质,都一一点出。

在这信息不发达的时刻,收集这些资料显然费了不少工夫,龚靖轩却一句表功劳的话也没有说,只是慎重谢谢佘小果再次寄过去的棉花。

有了这份资料,佘小果也算是对B市的学校有所了解。

估分这一天,赵老师显得很谨慎,反复向同学们确定分数估对了没。

赵老师给他们讲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个学生,比录取线高了十分,原本稳上大学,却因为过于保守,估出来的分数偏低,最后去了中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