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锦鲤甜妻在七十年代重生了/七零:我靠囤四合院成了京圈首富(1233)

作者:2川 阅读记录

镇上的,县里的裁缝店收徒都收疯了。

看来是谈成功了。

六月,秦晚晚又去了一趟云县,签下了跟云县合作搞蔬菜大棚的合约,双方五五开。

赵凯出地,出人,出技术,秦晚晚出钱,前期先搞个一百亩的。

赵凯觉得摊子铺的太大,秦晚晚就觉得要搞就搞大点,先一步抢占市场。

有钱的是老大。

介于她投资的养殖场现在带动了全县的家禽饲养,让家家户户每年都能多个几百块进账。

所以这次赵凯没费什么劲儿就把上次说动了,合全县之力支持蔬菜大棚。

赵凯从全县挑选了十个老乡跟着秦晚晚请来的农科院的专家们一起去了东省去学习技术去了,还要买一些培育出来的进口水果苗。

那边有个很出名的蔬菜基地,就是大棚种植的。

那边人去学习了,这边,等麦子收割后,被征收的土地不再种植农作物,全部被农机给推平后重新整合风风火火搞起了大棚。

不少村子里的人都好奇的来看着。

也有别的村的人来观望。

“听说建起来后冬天都能吃到夏天的蔬菜。”

“那么神奇?”

“可不。”

“怎么我们村没这么好事呢。”有别的村的来抱怨。

“你可别在这瞎说了,之前赵县长征询各村意见的时候你们村的人是咋说的?要了你们的老命,谁还敢去啊。”

被怼的村民有些讪讪的。

为了赶在过年前把第一批蔬菜水果上市,这段时间赵凯忙的是没日没夜。

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去。

把周末来看望他的王玲玲给心疼坏了。

但没办法,丈夫要走的这条路本来就辛苦,因为有了秦厂长的帮助他走的还算顺利了。

等地都平了后,一辆辆大卡车拉来了建大棚的设备跟材料。

村民们还没见到过这么多的大卡车,看着这一幕幕的场景,心里就很火热,自发的过去帮忙。

与此同时,李长河那边的服装厂也开始动工了。

赵凯给他们批了一百亩的地。

这要是在京城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那一百亩的地,李长河心里说不上来的滋味。

他希望这边能一切顺利,到时候京城的厂估计也都要搬过来。

一百亩本就包含了京城总厂搬迁过来的地皮。

李长河这边才动工一个月,阿山从香江过来以外资的身份过来跟赵凯也签了办制药公司的合同。

陆少柏跟赵凯说的是香江外资出钱,他出技术,赵凯也没怀疑。

同样给的一百亩的地。

秦晚晚笑问他,要是自己把南北厂搬来是不是也给批一百亩地?

赵凯笑说只要南北厂搬来,他给批一百五十亩,这牌面必须得给。

但南北厂搬来不切实际,因为专卖店都在市区内。

只要华发没分家,南北厂就还能在那块立着。

李长河不但自己在这边办厂,还把几个关系不错的小伙伴给带了过来。

一个行业抱团是有优势的,能延伸出其他的产业,对自身发展也有帮助。

赵凯虽然累,但心情是高兴的,根据那些厂投资的多少也都给批了地。

最小的小作坊都给批了五亩地。

先来的总是有优势的。

云县忽然涌进了那么多的企业跟外资办厂,不少人都把目光落在了云县。

一顿分析后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云县这位二把手是方朝山的嫡系,方朝山明年就要退了,所以现在利用自己手里的给这位嫡系铺路。

第二,方朝山手里还有大牌,没有大牌护着,赵凯这种小卒子都过不了河的,果实会轻而易举被人给摘走。

第三,秦晚晚是被焊死在方朝山这条船上的了,就算方朝山退了,这位号称京城第一女厂长也不会投靠其他人。

所以,对于很有希望接方朝山班的郭军山来说,秦晚晚是个即想收入门下又收不下来的烫手山芋。

一把手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方朝山这个朱玉在前,他必须得比方朝山做的更漂亮。

他跟方朝山不同,方朝山已经超过退休年纪了,没的再前进了。

但他不一样,他还年轻,还有机会的。

想要做出政绩,就需要钱。

钱从哪里来?从那些企业家手里来,京城排行前十最挣钱的厂子,她秦晚晚手里握着俩。

南北厂名下的鸭鸭食品厂这一年来势头很猛,听说专卖店已经覆盖了周边其他的市了。

郭军山让人把秦晚晚的资料拿来。

资料里从秦晚晚为什么去西北又怎么回到京城再辞去公职在黑市里如鱼得水的这些都有。

黑市这一段要是早几年可以动她,但现在没用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