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锦鲤甜妻在七十年代重生了/七零:我靠囤四合院成了京圈首富(638)

作者:2川 阅读记录

但总有那么些个人不听话,利己主义者。

打又不能打,还不听话。

何军发狠了,一步穿上了门口摆着的桌椅上,这桌椅本来是准备发试卷的,但现在一看这么疯狂的情况,也没人敢把试卷拿出来。

何军站上去后大声的道:“不排队的,一律不给发试卷,你们什么时候安静了,就什么时候发试卷,反正耽误的是你们复习的时间,你们想清楚了,听话,排队,拿试卷,还是继续跟我们在这里耗着,看谁吃亏。”

一听不听话不发试卷,那些利己主义者们终于不情愿的开始排队了。

有的就直接插队。

拖拖拽拽的,半个小时过去了才终于安静下来。

刘主任吓的拿着手绢擦汗,真是低估了这些学生们的疯狂程度。

有警力维持,试卷终于可以发放了。

当学生们捧着四张得来不易的试卷离开时候那兴奋的表情,以及门口排的长长的队伍,都被日报社的镜头给拍摄下来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头版头条就刊登了这件大事,文章的标题直接引用了试卷上印刷的诗词: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

第486章 火了

语文跟数学卷子不管是考文科还是理科,都要,所以这两门试卷很快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眼看着这么多人来领取试卷,一心只想给自己履历增光添彩的一把手一看这么多学子们渴望的眼神,心里也很触动。

哪里送人送一半不上不下卡在那的?好事都做了那就做到底,再送一程。

于是后面都不用秦晚晚再去说什么,刘主任直接跟印刷厂那边又下了语文跟数学试卷各一万份的订单。

这个消息在发试卷的时候就说了,很快就在学子们以及他们的家属们七大姑八大姨的口口相传下,那些没领到的人再次来领取。

有的为了能早点拿到试卷,大半夜就来排队了,那场面让来发试卷的人看了都忍不住鼻酸。

京市第一食品厂火了。

京城日报连续两天都刊登了头版头条。

同一天,第一日报转载了京城日报的内容,称赞第一食品厂是一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企业。

这下子可是给第一食品厂增了不少的金光。

隶属于他们厂的各个门市部被市民们围城一团,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也一个个的围拢过来准备看热闹。

结果闹半天,人家不是来闹事的,人家是来买东西的,是来感谢的。

有人给他们算了一下,一下子印刷这么多份的试卷用了将近两万块。

当然,这个估算是根据印刷厂公布的最普通量来算的,不是按照定的越多越优惠来算的。

但不管怎么算,第一食品厂为了这些学生们花了这么多的钱,这是实打实的事情。

老百姓其实是很好说话的一批人。

谁家还没个孩子参加今年的高考啊,家里没有,亲戚家难道也没有吗?

后来有些人去给没来得及赶回来的或者家不在京城的孩子们也领了一份试卷,人家听说情况后也没为难他们,就给了,他们再坐车亲自送过去。

有用没用不知道,就想给自己家孩子抢一份,万一有用呢?

亲戚家里感动的直哭,一边哭一边赞食品厂大气。

不仅一家这么觉得,家里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对食品厂那真的是感激的不行。

感激之情无以为报,那就去买你家的食品吧。

以前是哪家便宜买哪家的,现在是就看中第一食品厂的门市部买。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第一门市部门口排队买东西的老百姓都快排到大街上了,而第二第三食品厂,连个麻雀都不落下来了。

第二第三食品厂的厂长急的是火烧眉毛,就有人出主意,也跟着第一食品厂学,也来印刷一份试卷。

这都十一月十六号了,距离考试时间剩下不到一个月了,印刷还得两天时间,再发到学子手里有啥用?

而且,该领的已经都领到手了,他们再印刷也达不到第一次的效果了,不过是给别人做嫁衣罢了。

第二第三食品厂的两位厂长面对面坐着哀声叹气。

“你说老黄怎么就想到了这么好的点子?”第二食品厂的李厂长摸着头上快掉光的头发,满脸愁容:“他也不是脑子那么灵活的人啊?”

不仅不灵活还有些墨守成规,可这次怎么就敢这么灵光?

“我打听了,听说是刘亮那小子出的主意。”第三食品厂的吴厂长道:“这小子以后有大出息,才四十出头,有出息的很啊。”

有出息的人怎么就不分配到他们单位呢?

愁,愁哇。

黄厂长被管经济的副柿长叫去开会的时候,把刘主任也带上了。

同类小说推荐: